书《字林报》西商欲请铸用金银铜等钱议 1876年3月21日

【清末民国媒体舆论文章】 2025-08-08     8
光绪二年二月二十六日/公元1876年3月21日《申报》:日昨,《字林新报》言,前数日西商聚会于公所议事数条,中有欲请中国更改厘金诸事,但尚未议妥,故未书之于纸。又有一条已经具禀呈送其国驻京之公使者,盖欲请公使商之中国设一铸局,铸用大小金银等钱与改铸小净铜钱,如香港西人及东洋日本所铸者,以便中外商民使用云云。余因为之说,曰:此事实属裕国便民之举,果肯

光绪二年二月二十六日/公元1876年3月21日《申报》:


日昨,《字林新报》言,前数日西商聚会于公所议事数条,中有欲请中国更改厘金诸事,但尚未议妥,故未书之于纸。又有一条已经具禀呈送其国驻京之公使者,盖欲请公使商之中国设一铸局,铸用大小金银等钱与改铸小净铜钱,如香港西人及东洋日本所铸者,以便中外商民使用云云。

余因为之说,曰:此事实属裕国便民之举,果肯听从,大有利于中国,并非西商各自为计也。

夫金银与铜钱,原求其便于使用,而后可望其流行而无窒碍。中国向用之金银,则有金锭、金条、金叶等件,银则大者铸为元宝,小则铸为各式小锭,元宝自十两以至五十两分为五等,但十两、五十两二种居多;小锭以五两以及数钱,种类不一,各随人所铸耳。然其中成色各判高低,分量各分轻重,从未能一律,故使用者须辨其成色,平其分量,以致银行、钱店可以上下其手,实多窒碍不便之处。不如西国金银等钱,便于使用,便于流行也。

通商口岸以上海为第一,故各国各种之金银等钱均能使用,惟金钱,华人使用者尚少。若银钱固无人不使用之,特识西字者少,不能辨其为何国何年之洋钱也。其洋钱之流行于中国各省者,以七钱三分者为最多,至所谓对开、四开、五开以及小至二十开者,上海皆使用之,实为甚便。故无论何国之人,皆乐于使用也。

其所以能如此者,何也?盖西国使用之金银等钱皆由于国家设炉自铸,民间不能私造,故成色、分量皆归一律,不使有毫厘之差。且制造之法亦极精良,是以本国便于使用,即他国亦均乐于使用也。

至于铜钱,余所见者,西人香港所铸者也。其形式小而且薄,然皆用纯紫铜为之制造,亦极精良,光净可爱。而每千文其位置之地步与分量之轻重,不过与中国制钱百文相等,故亦便于使用,且易于携带也。

闻东洋国家近亦仿铸西国金银铜三项之钱,大得利益。盖金银等钱便于使用,必易于销售。若铜钱改铸此种小净铜钱,则铸制钱一千之铜,几可分为十千,惟工费较大。然需铜既少,方今铜缺之时,正宜改铸,以被制钱之不足也。

夫宇宙之间既有一国,即应有一国之宝,均当制自朝廷,颁行民间。如元明之宝钞与历代之制钱是也。今西国虽小如卑鲁【秘鲁】,其各项之钱,亦皆制自朝廷,不准民间亦分其利,亦擅其权,其他大国更不必言。惟中国反不然,金银之制造皆听民间自主,以致成色、分量亦听其上下其手,而朝廷反皆无权,至无利, 更不得言。若铜钱虽铸自国家,然铜既少而铸亦稀,反令私铸小钱到处皆行。

今西商大约亦见及此,故有此禀,而欲中国听从,不然,此事与西商向利而反上此条陈也。然西商皆言国家使用之金银铜等钱,皆有一定之式,非徒使于本国,亦可便于外国也,其设心亦皆出于大公无我也。未识中国当道亦肯俯从否与?

暂无留言

*为必填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