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通博:甘肃造纪念币五十文砂版的版别区分 2019年5月10日

【甘肃省】 2022-12-30     1680
本文是痕迹天空发表在其创办的《甘肃铜元》公众号的文章,系统地介绍了甘肃五十文砂版铜元的版式划分,为甘肃砂版铜元的版式填补了一项空白领域。

与甘肃造军政府百文砂版相同,缠枝花纪念币五十文砂版为孔繁锦铸造于陇南,目前在泉界也无任何疑义。2012年个人初学玩甘肃钱时,就写过一个五十文砂版分版的帖子,如今看来当时的分法单纯是找区别而平铺直叙,并未理解分版的真意。

很早之前,甘肃本地泉友就将五十文砂版从大类上,分为“大圈”和“小圈”两个体系,即依据纪值面英文字母所围成圆的直径的大小来区分,“大圈”版英文字母所围成圆的直径大,英文字母距外郭边齿近;“小圈”版英文字母所围成圆的直径小,英文字母距外郭边齿远。

五十文大小圈对比图



与甘肃造军政府百文砂版不同的是,五十文的版别非常固定,除了大版式外至今依然未发现小变化的区别。不过这也是合理的,因为百文砂版是大量铸造并流通的主币,而五十文砂版在数量上比百文少很多,铸造的少了雕刻的母模也就少,版别也就对应少一些。

 后来在定完百文砂版的分版框架后,我突然想到既然五十文和百文为同一套钱中搭配使用的不同面值,在铸造时应该会有某种相似性。带着这样的理论推断再去审视五十文砂版,发现从分版大框架上二者果然有着一致性:原来常识中的“大圈”五十文,也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设计风格,一种书体为细长的瘦型字。而另一种文字四方四正,设计结构紧凑,风格上更接近于“小圈”版,当属原“大圈”与“小圈”之间的过渡版。

这个结合百文砂版分版思路而成的“三段论”,经对比后基本可以认为,早期“大圈”五十文砂版和“曲水汉”军政府百文为同一套钱,“小圈”五十文砂版为晚期和“直水汉”正三花军政府百文为同一套钱,五十文和百文中的过渡版为同一套钱,应属中期时铸造。相同的铸造时期,在五十文和百文两种不同面值的钱币上能找到非常近似的设计和铸造风格,包括对比“中华民国”几个两个面值上均有的文字写法,也能找到相似性。对比图如下。

百文砂版与五十文砂版风格对比


基于铸造风格将五十文砂版分为三大类后,再来进一步细分版式。五十文的区别都是一眼大区别,无需进行概述,直接进入细节:

一、早期“大圈”五十文,可分为下述三个不同版:

左图为五十文砂版中的名誉品,俗称“反N”,因为纪值面英文“CHINA”的字母“N”是反的,故得名。此版目前所见数量仅二十余枚。

中图为去年我发现的新版,个人给其取名为“反N手”。从对比图可直观看出,此币双旗面与“反N”版完全一致,非常类似于机制币中的“混配”效果,而纪值面并非由反N版修模字母N而得来,而是完全重新雕刻。因此版与“反N”极大的相似性,沿袭古钱中“××手”的取名法,个人将其称之为“反N手”。这个版的存在,其身上藏着砂版其他推论的重要“密码”,非常有意义,此处相关度不大不再详细展开。

右图为五十文砂版的最常见版,“中华民国”四字相比“反N”版小,“纪念币”三字非常细长,双旗绑带最下方也不像“反N”那样短粗,同样是细长,风格非常独特明显。

早期“大圈”五十文分版对比


二、中期“过渡版”五十文,可分为两个不同版:

左图俗称“反B”,纪值面英文“REPUBLIC”的字母“B”是反刻的,故得名。

右图在当地俗称“小英文”,因其纪值面英文书写在各版中是最小的而得名。

此两版的“纪念币”三字方方正正,“中华民国”四字也书写的极为规矩,从文字书写上已经有了“小圈五十文”的风格。但整体的图案方面为均匀分布在整个币身,更类似于早期铸币,而非晚期非常紧凑的风格。在这种独有风格下,依据字母B一眼可进行两种分版,但其实除此外,在英文大小、树叶图案、双旗垂缨等多处均有细节不同,是完全独立雕刻的两个版。

中期“过渡版”五十文分版对比


三、晚期“小圈”五十文,也可分为两个不同版:

左图俗称“大叶”,纪值面“五十文”三个字两侧的树叶较大,双旗面左右两边缠枝花的花瓣大而饱满,双旗垂缨粗短。

右图俗称“小叶”,纪值面“五十文”三个字两侧的树叶较小,双旗面左右两边缠枝花的花瓣小而骨感,双旗垂缨细长。

晚期“小圈”五十文分版对比

综上所述,甘肃造纪念币五十文砂版,可分为七个版,非常固定,想进一步细分也分不出来了。从分版和演变脉络上,百文和五十文面值具有在沿袭上一脉相承的相似设计特征,互为印证参考。

痕天于2017年4月。


暂无留言

*为必填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