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通博:甘肃造汉字百文砂版中的状元版:文字砂版 2019年6月16日

【甘肃省】 2022-12-30     754
本文详细阐述了文字砂版的来历和目前市面上所见的一些赝品,有助于鉴识真假。

甘肃天水孔繁锦造“四川汉字百文砂版”中的最珍稀者,当属“文”字砂版无疑,目前所见真品数量不过十枚左右。

此砂版正面上书“军政府造”;中心直读“四川铜币”四字,中间的花纹为圆圈中一个“文”字,左右辅以十字星;下方为纪值“当制钱壹百文”。

背面上书纪年“中华民国三年”,中间为圆圈中篆书汉字,外围为18个小圆圈包裹,左右辅以十字星,下方为一个“文”字。

一般认为,“文”字代表孔繁锦所辖甘肃民国时期陇南十四县中的“文县”,但此币的实际所出地分布十四县全境内。“文”字砂版因其数量稀少,时至今日仍不为人所熟识。兼之此币假货横行,比“十币九假”之情况有过之而无不及。虽各泉谱皆有收录,但有些收录之品自身亦为假币。特将个人所知情况浅述如下,供同好泉友参考。


一:来历简说:

“文”字砂版目前个人所知真品共有9枚,其中5枚上手细看过,2枚看过图,2枚是可靠消息听说。考虑到多年以来一线出东西越来越少,个人对家乡情况还算了解,且网上老贴和相关资料也挖的相当努力了,预估“文”字砂版真品也就是十余枚的样子,从稀少度来说级别应该定在四级往上。然甘肃铜元本来喜欢的人少,玩的人和懂的人更少,兼之“文”字乃造假重灾区,故而价格一直上不去,也没多少成交价可供参考。

文字砂版最早是由甘肃天水市甘谷县魏先生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在本地批量通货中所挑出,为当时天水首见,明显与早先发现之“都”字砂版为同系列。此钱后来首次发表于1989年出版的《天水孔币专辑》小册子中,逐步作为甘肃砂版大名誉品被泉友认识、珍视。

甘肃甘谷魏先生藏文字砂版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天水当地发现一枚“文”字砂版,归于Z先生,其祖上做过孔铸币的铜匠。Z先生以真品砂版为模,遵照旧时流程和技术,所造孔五文砂版及开国纪念币二十文砂版极具药性。此币转手时买家担心Z先生以之为模造假,只付了四分之一定金,言不出假币则全付,否则作罢。未想十余天后即见假货,尾款也就作罢。此枚真品后以相当于当时两百个大头的价格卖于兰州张光华先生,即《陇泉集藏》书上原物。而以此品做母模而造的假币,成为“文”字砂版最早、也是流传至今毒性最大的药。

甘肃兰州张光华先生所藏文字砂版

家父于九十年代末期在甘谷县下乡,随口问询是否有钱币,有人说只有一枚,前两天家里拆房拆出的。上手一看居然是文字砂版。家父以十元的价格收来补缺,不得不说是缘分刚好。此币也是军政府铜币专著《汉字铜元》封面原物。

笔者所藏文字砂版

《中国铜元谱》(段洪刚编,中华书局出版,2007年版)一书刊登了一枚“文”字砂版,《中国钱币大辞典-民国编-铜元卷》(中华钱币大辞典编纂委员会编,中华书局出版,2009年)延续刊登了此钱。此币红斑绿锈开门见山,辗转香港、山东,最终叶落归根目前为兰州禄先生所藏。

甘肃兰州禄先生所藏文字砂版

差不多零几年,陇南大量出土一批砂版,皆为所谓原光。其中有一枚文字砂版,为陇南金先生所获。此币吾仅见图而未上手,看图暂倾向于对。

甘肃陇南金先生所藏文字砂版

大约2011年左右,天水古玩城售卖有一枚“文”字砂版真品,据闻出自陇南,品相非常不错。本地泉友闻之消息皆云集欣赏,然因初期币主索价高,故而观望者多,无人下手,也包括家父。未几,听闻因太多人上手搓揉,币身已失去了原始包浆而变得污垢痕痕。后吾回家时专门去看了此币,当时币主为了去掉表面的手迹污痕,已经拿水洗了一遍,只有边道留有包浆,正反两面已经洁净如新,观之令人扼腕叹息。此币后卖至西安,又由兰州陈先生回购回甘肃。

甘肃兰州陈先生所藏文字砂版



前几年,甘肃会宁连先生于天水收获一枚文字砂版,上手细看非常开门,真品无疑。

甘肃会宁连先生所藏文字砂版


除上述七品外,90年代初期天水地区武山县一老泉友在当地发现一枚“文”字砂版,黑斑土包浆,密藏至今。陇南地区礼县马先生也藏有一枚,砂版圈子里见过的人也不少。此两枚家父上手细看过,言真品无疑,吾暂未得见,仅记述于此。


二:假币探讨:

从九十年代至今,各泉谱时有收录“文”字砂版的拓片图片,也有泉友或晒图或售卖发出“文”字砂版,然基本为假。

假币类型一:臆造假
《上海博物馆藏钱币清代民国机制币》 (上海博物馆青铜器研究部编,上海书画出版社,1995年版)一书在拓图1570刊载了一枚文字砂版,如下所示:

根据拓图细节,“文”之一字硕大僵硬,与币面其他文字相比极不协调,且砂版的外缘也不具备真品文字和都字砂版的特征,当属用普通三年百文砂版增补了一个“文”字的臆造品。甘肃钱币拓图同样多使用上博拓图的《中国钱币目录—机制币部分》(沈宏编,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1994年)、《中国近代铜币图录》(华光普主编,中国民族摄影艺术出版社,1997年)两书均延续刊载了此钱,而 《简明钱币词典》(孙仲汇、施新彪、周祥、胡薇、黄锡明 编著,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1991年)则未收录该币。以前个人猜测是不是91年—94年间某个时间段有人向上博捐赠的一枚假币,后了解到乃天水W先生所捐,东西不对。


假币类型二:以拓片为模的假
 对“文”字砂版曾经疑惑过一个问题:为何1989年《天水孔币专辑》一书拓片中,“中华民国三年”一面的“文”这个字特别怪异,与其他真品相差较大。后从此物的拥有者魏先生处上手一观实物后解开了疑惑,原来此币“中华民国三年”一面磨损较为厉害,猜测当年因拓片拓不清楚“文”这个最关键的字,著者对图中这个字做了一定修正。魏先生所藏原物照片上文已发,而《天水孔币专辑》一书中的拓片如下:

    个人猜测下面所载此种假币,为造假者未见过“文”字砂版的真品实物,仅根据上文的拓图而仿作。拓片上“文”之一字不清楚,则直接将正面“当制钱一百文”的“文”这个字挪了过来。《中国铜元谱》(2011年版)一书刊登的此版“文”字砂版图片即为假币。此币包浆为典型的假币包浆,“中华民国三年”一面之“文”字,与真品相差较大。此版之假币已存在好些年,非近年新铸,所见均为刻意的假工艺假包浆。


(其实《中国铜元谱》2007年版中所刊是真品,图见上文。11版即此枚为假。新版中已通知作者改了回来。)


假币类型三:真品二次或多次翻砂的假

以真品为母模,二次或多次翻砂而造的假币,当为“文”字假币中的最“毒”者。首先来看一组绕口令一样的公式:
真品砂版=真品母币民国初期翻砂所制
假砂版1=真品砂版后期翻砂所制
假砂版2=假砂版1后期迭代翻砂所制

假砂版1,当为90年代初期那枚“文”字砂版经Z先生以之为模造的假币。这批假币据说有二十多枚,从铸造特征上与真品砂版相似度极高,颜色黄亮铜质细腻,没有包浆和土锈这类岁月痕迹,直径略小。但边与真品砂版完全不同,当是当年造假时关注了正反而忽略了边缘。这批货很多拥有者认其为真,为避免纠纷,此处不再上图。

假砂版2,均为翻砂再翻砂的多次翻砂产物,除了像假砂版1那样没有包浆土锈这类岁月痕迹外,还因多次的翻砂工艺造成其直径更小。对比如下:

真假币直径对比


此版假币在“中华民国三年”一面,“汉”字的“火”的最后一笔所正对圆圈的右下角,有点流铜(下图中coin英文上方)。但最新版的假币已修正了这一点。


同模特征是很多泉友分辨假币喜欢采用的方式之一。但对于砂版而言,如果母币带同模特征,会遗传给子币。如果用其中一个子币做模造假,所造假币会和真品子币、母币带有同样的同模特征,造成藏者误判。故而,同模特征可以作为砂版的判别参考条件,但决不能就此成为依据,还需综合参考包浆、工艺等其他方面。

时至今日,和其他众多银铜币一样,“文”字砂版的造假技术也在日益进步。上文提及以真币二次或多次翻砂的产物,已有了多个修正版,不仅大小方面做了优化,做大了一圈,并且造了生坑绿锈。特取笔者所藏一物做示例选刊如下。此币虽然做了优化,但实际上熟悉甘肃砂版的人知道,甘肃砂版因铜质和当地气候因素,锈和包浆都是很独特的。此币在熟悉的藏者眼中,依然是“一眼假”。药性更强的图,同样为避免纠纷,此处不具。

左为真,中为假,右为优化版假


虽假币众而真币稀,然真品终不会因假币蒙尘。“文”字砂版在直径、铸造工艺、特征方面,均很有特点,熟悉的人上手还是足以分辨的。为避免造假者模仿,本文不再就细节进行赘述。

藏甘肃造军政府铜币的泉友,“文”字砂版是追求的必然品种,缺之难成大家。希望后续能看到更多的文字砂版真品面世。


暂无留言

*为必填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