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通博:说说甘肃钱币上的“孔”【唱唱反调诸谱拾遗之一】 2019年5月26日

【甘肃省】 2022-12-30     564
本文更正了以讹传讹多时的孔繁锦身世,阐述了孔造之“孔”的来龙去脉。

提起甘肃铜币,可能很多人的第一印象便是著名的“孔造五文”。不仅因其精湛的铸币工艺、稀少的数量,同时此币也是中国铜元中唯一有主政者姓氏的铜币。

本人所藏孔造五文机制六枚,左下两枚做过翻砂模具


姓氏孔,来源于主持铸造此币的主政者陇南镇守使孔繁锦。姓氏孔,来源于中国历史上有“天之木铎”之称的至圣孔子。然则,目前有些历史资料记载:孔繁锦为当时的甘肃督军张广建胞弟,因过继给舅父而改姓为孔。也有诸多钱币资料中引用这种说法,如某钱币书中载:“直到民国八年冬,甘肃督军兼省长张广建派其弟孔繁锦带三营省防军抵天水,初到驻地即以翻砂铸币牟利。”


孔繁锦照片

那么,孔繁锦之“孔”,甘肃铜币上的“孔”,是本姓孔还是后来改姓孔呢?2015年央视《客从何处来》节目中,对此进行了考证,改姓之说最早可追溯到上世纪五十年代的《甘肃省兵民政变史料》:“陇南镇守使孔繁锦传言为张广建胞弟。”其后资料以讹传讹并去掉了“传言”二字,三人成虎传言成真。


肥南孔氏支谱孔繁锦所在页,此谱现藏国家图书馆

节目中通过实际对比孔氏宗谱及张氏宗谱记载,并有双方家人对此说的意见。从张氏宗谱中,张广建兄弟年龄之间相差极小不可能再有其他子嗣,而孔氏宗谱是不可能随意乱加人的。张广建的儿媳、孔繁锦的儿子尚且健在,可知“孔繁锦”之孔,为本姓孔。有兴趣的泉友可移步观看视频:


再进一步,为何孔繁锦会将自己的姓氏加在其主持铸造的铜元之上?或许从下述两个小故事可推测一二:

其一是民国刘成禹先生《世载堂杂忆》中记载的有关袁世凯洪宪称帝之前揖让的故事:“张季直曾戏语袁世凯云:大典成立,将举大总统为皇帝。袁曰:以中国政教合一论,宜仿罗马教皇,万世传统皇帝,当属诸孔子后裔衍圣公孔令贻;以革命排满论,则皇帝当属朱家后人延恩侯朱煜勋,可以当之。季直曰:然则孔旅长繁锦,朱总长启钤,皆可登九五。否则,朱友芬、朱素云,亦可奉为至尊矣。因相对大笑,此真滑稽之谈,不意竟有人据此以议订揖让之礼。”

对此稍加解释:袁世凯复辟之前,袁的老师张謇戏言说,要举大总统当皇帝。袁世凯学旧时皇帝假辞,谦让说按政教合一,当推孔子后裔衍圣公孔令贻;按反清排满,当推明皇后人延恩侯朱煜勋。张謇说,那么孔旅长繁锦(即孔繁锦,时任旅长),朱总长启钤(时先后任内阁交通部总长、内务部总长),都可登九五;朱友芬(时京城郎中)、朱素云(时京剧小生)也可以当至尊。本是笑谈,没想到称帝前居然真有人定“揖让”之礼安排先后三让宣统、朱煜勋、孔令贻来堵百姓之口。只不过袁最终选择的是让而不揖,无让之对象,后登帝位。

从这段可以看出,早在民国初年袁氏登基之前,孔繁锦为孔子后裔之事当属众人皆知。再进一步细思众人皆知的原因,如非孔繁锦自己在日常中在意并传播,何以至传播如此之广。

其二是杨集瀛先生在1962年出版的《甘肃文史资料选辑》第一辑中发表的文章《孔繁锦在陇南》,里面记述了孔繁锦大兴土木修镇守使署的事:“孔繁锦当时嫌镇守使署狭小,不够堂皇,遂仿照兰州督署,大事改修,除大堂以外,其余均重新修筑,征地征工,浪费民财无数。督署修成后,头门比兰州督署头门更为高大,匾书“甘肃陇南镇守使署”,署款为“至圣七十四代孙孔繁锦立”;两门扇上大书“高门有阬,大邦为屏”一联。孔的部属,都称镇守使署为督办衙门,以投孔的所好。”(原文中写七十二代孙,有误,此处引用时修改为七十四代孙,其余只字未动)

从这段可以看出,孔繁锦本人确实是深以孔子后人而自豪的,特意将其加在了镇守使署的匾款上。那么将孔姓加在自己铸造铜币上的举动,也就不难理解。

其实在钱币上加孔姓并非从孔造五文始。在孔造五文铸造之前五年,孔繁锦在其主持发行的纸币上,已经添加了姓氏“孔”。

如下图,民国十年由陇南镇守使署粮饷局发行的纸币背面印有通告:“陇南镇守使孔为,通告事:照得陇南金融奇滞,兑换维艰,若不设法维持,殊不足以资周转。现经本署粮饷局筹集资本,发行临时兑换券,悉依市情习惯,加以官力主持,钤盖本使关防,以昭信用。其行使与现金无异,照票兑换,不折不扣,无论关发兵饷,商民交易,均须一律通用。如有奸商从中把阻,匪徒伪造谎骗,一经发觉,定即从严惩治,决不宽贷。为此通告,一体遵照,勿违此告。中华民国十年八月日。”


本人所藏孔繁锦于民国十年发行纸币一千文两张

此套纸币从面值上有五百文、一千文、二千文、三千文、五千文共五种,除五百文小票外,其余四种面值的通告如上文相同。而在铜元上,因孔一直未能拿到铸币授权,无法以甘肃名义铸币,故只能先仿外省铜币之设计,翻砂及机制铜币。直至民国十五年段祺瑞政府准孔繁锦铸币后,才将铸地正式标为“甘肃”,并将其姓“孔”加在了五文辅币之上,成为甘肃铜币中最有特色的品种流传至今。

 

后记:关于【唱唱反调,诸谱拾遗】系列

最近时常能看到一些关于甘肃造币以讹传讹的内容。究其根本,在于甘肃地处西北,之前的研究者很多未见实物及资料考证不详实,而经由诸钱币谱广为传播,错误的观点变成了广为接受的公识。

日前重读到八八年张静伍先生这段话,促进家乡币研究是吾辈责无旁贷的责任。一直在为甘肃民国铸币写本书,奈何工作较忙进展有限。不妨先开一个连载系列,把一些错漏之处说清道明,免得天长日久愈加难以纠正。早上朋友圈看到有关孔繁锦姓氏的一段文字,先把这部分发出来,作为【唱唱反调,诸谱拾遗】系列第一篇。

《天水孔币专辑》前言,天水钱币学会会长张静伍,1988年




暂无留言

*为必填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