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通博:甘肃造二十文砂版的版别区分 2022年6月5日

【甘肃省】 2022-12-29     3163
本文是痕迹天空发表在其创办的《甘肃铜元》公众号的文章,系统地介绍了甘肃二十文砂版铜元的版式划分,为甘肃砂版铜元的版式填补了一项空白领域。

本不想写这类纯图谱分版类的文章,奈何这几年总有朋友相询,在无法直接一篇文章丢过去时,会带来大量的解释成本。索性便顺应用户需求写一篇纯图谱,供泉友按图索骥凑套收藏。

众所周知,甘肃砂版于天水、兰州、平凉三地分别铸造,且不同面值的砂版之间存在联系。下文中我就不平铺直叙,而是按照地域简单区分一下。至于为什么这样区分,就得用另一篇文章来细比和分析了,以后有时间有心情的情况下再详述。


一、陇南镇守使孔繁锦于天水铸造的二十文砂版:


1.1 九星二十文(9级):本品图案实则为北洋政府的铁血十八星,大家口语化按照九角星称为“九星”。这是天水最早的产品,铸于民国九年,数量众多,是天水砂版二十文的基础版之一。


1.2 十字星二十文(7级):明显和九星同系列,数量较少。


1.3 十年二十文(7级):铸于民国十年本年,和十年一百文、反N五十文砂版同套系。


十年二十文砂版可根据“民国十年”的“十”字分为长横十、短横十两个小版别(长横十略少些)。砂版在同一个设计下,因雕模师傅不同,常有不同的小版,比如文字和都字百文可分为大小字,小圈五十文可分为大小叶。

十年二十文有一种假币,是用八年二十文改“八”和“贰”字而成,“弍拾文”的“弍”字明显比常品更大,这是需要注意的。


1.4 民国纪年二十文(8级):推测当铸于民国十一年(壬戌年)。可根据“二十文”一面下方绑带的横杠,分为“单横杠”和“双横杠”两个小版别(数量感觉差不多)。


此版见有一枚机制红铜并加刀精修的雕母,为天水造砂版的原母。同等性质的钱目前仅见此枚,为吾之最爱。在砂版的造币工艺上,先用原母翻砂造凹槽边的工作母,再用工作母翻砂造普通子钱。


 1.5 八年大圈二十文(9级):天水砂版的基础版之一,非常常见。不同于大家认为的二十文先有八年后有十年,其实恰恰相反,二十文是先有十年后有八年,就如同百文是先有十年后有三年。天水造砂版是始于民国九年,因为八年冬孔才来天水,三年时孔还在四川。所以十年是按本年铸造,其后改为了设计上所仿的川币的百文三年和仿山西币的二十文八年。


1.6 八年小圈二十文(5级):数量极少,目前所见个位数。将其独立出来而非像上文小版一样折叠起来是有原因的:天水造砂版,不论百文还是五十文、二十文,发展脉络都是从大圈到小圈。五十文大圈小圈之分大家都很清楚,但百文和二十文因普通版数量众多,反而容易被忽视。八年小圈二十文相比于普通版八年,字体方正,字间距窄,这种衍化脉络同样体现在五十文和百文向小圈的过渡上,明显可推出天水砂版的铸造顺序,和同时期因雕刻而造成的小版差异不可同样类比,故将其独立。

如果不太容易分,手上拿个普通八年多比较就知道了;如果看不出来好在哪,就把五十文二十文百文的大小圈摆在一起就知道了。


1.7 开国纪念币二十文(4级):也即部分泉友俗称的“斜20”。天水造二十文砂版中的名誉品,数量极少,真品目前所见不超过二十枚。


此版找一枚都难,但其实可分为三个完全不同的小版别,三枚凑齐小套暂时也仅此一套。具体如下我就直接截图以前写的旧文内容。绝大部分人用不到这个细分版,能找一枚从大版上先凑齐即可。



此币为什么标四级,两个原因:其一在于性质,拿个小圈五十文砂版在手上,细看再细看你就懂了。其二在于真品极少,假币太多,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天水某泉商就拿真品做模造了一批假(假文字百文同样出自其手),后来不同的人又拿当时的假币再翻砂造假。因很多泉友并未上手过真品,所以很容易上当。包括某谱某贴所录的本品种也是假货。具体到细版上,假币基本是上图左一,如遇到一定小心再小心。


二、甘肃督军陆洪涛于兰州铸造的二十文砂版:

兰州造砂版的套系分析,我几年前写过拙作《北洋时期甘肃兰州铸币考》,想详细了解的朋友可以翻阅本公众号的旧文章。此处不再详述文字,仅作为快餐式查询,列出来二十文的分版:

2.1 壬戌年造二十文(7级):在设计上仿天水“十年二十文”的产品,壬戌年即民国十一年。


基于十年二十文,天水后来衍化成了八年二十文,而兰州仿了壬戌年二十文,想通这一点,就能解决把“年份二十文”认为是同系列而遇到的逻辑矛盾。因为其并非是同系列。


2.2 缠枝花二十文(8级):兰州砂版的基础版之一,非常常见。在设计上承袭了纪念币十文砂版的设计,是其的跨面值衍化。



此币可根据缠枝花的大小而分为大小边花两个小版别(大边花略少)。


2.3 下20二十文(5级):缠枝花二十文的简化设计之一。因为缠枝花二十文的英文“TWENTY CASH”(二十文)字数较多,而将其简化为阿拉伯数字“20”,其他设计基本相同。此币数量较少,目前个人所见小几十枚。我将其看的比天水斜20轻的原因在于,其为兰州套系中的简化设计,而非纲目性质,且数量也比斜20多(如果要算斜20假币那当我没说)。


2.4 五点梅二十文(6级):缠枝花二十文的另一种简化设计。二十文面的英文“TWENTY CASH”(二十文)字数较多省略成了“TWENTY”而省掉了“CASH”。相比下20,将缠枝花二十文的双旗面也做了改造,加了珠圈并将缠枝花改为了五点梅。

此版也有泉友将其称之为隶书大字。我一般不按隶书大字叫的原因在于,此币可根据文字的大小而分为大小字两个小版别(大字略少一些)。


三、陇东镇守使张兆钾于平凉铸造的二十文砂版:

3.1 七英文二十文(8级):二十文一面的英文为“TEN CASH”十文,因其英文字母个数为七个,故泉友俗称七英文。民国时期的造币工匠对英文并不是很懂,甚至认为是装饰,铜银币上英文错漏并不鲜见。平凉在造砂版时,直接将外省十文砂版上的“TEN CASH”摘抄了过来,而非正确面值二十文的“TWENTY CASH”。



3.2 四英文二十文(9级):平凉砂版的基础版之一,非常常见。二十文一面的英文为“TEVC”,其实就是工匠在雕刻时位置留少了,上文的七英文写不下只能写前四个字母,还把字母N错写成了V,于是“TEN CASH”就变成了“TEVC”。



实际收藏中,有的泉友把此版叫为错英文,有的泉友把上版叫错英文,并不统一。但其实两枚币的英文都是错的,索性就约定俗成按字母数字来称,反而不容易带来歧义。

四英文二十文砂版见有一枚材质明显异于普品的,疑为铅制,性质待考。



3.1 干枝梅二十文(7级):相比于四英文和七英文,双旗面在空心梅的上下加了树枝变成了干支梅;二十文面的大设计相同,但英文更为错乱,依然可以看出“TEN CASH”的痕迹但反书明显。其明显为平凉造砂版中的衍化版。


四、待考版二十文砂版:

此系列自成一派,且和天水、兰州、平凉三地铸造的体系完全独立无法有效融入,故单独来讲:

4.1 八星二十文(7级):本品为仿天水九星砂版而制作,但犯了个大错误将九星误雕刻为了八星。如前文介绍九星时所述,九星实际是北洋政府的铁血十八星军旗,和五色旗一起是北洋政府的象征。将九星错成八星的性质,和英文错漏的性质完全不同,就像现在把国旗的五角星错成六角星一样,很难想象其为官方所为。八星二十文个人陆续所见十余枚。



4.2 八星面混配九星二十文(7级):本品一面为八星的双旗面,另一面直接拿天水九星版翻砂。此品疑为八星版发现错误后,舍去了错误的一面,直接拿其仿铸对象的正确的一面为模具,两个版结合而成的产物。但实际上两个版的雕模风格截然不同,混配到一起,就像上身穿正装西服而下身穿一条花裤衩。此版目前个人所见数枚。

(注:此图中币是本文中唯一非本人藏品,且不知道具体币主。如有侵权,请联系我删除)


4.3 八年长字二十文(7级):本品为仿天水八年砂版而制作,所见数十枚,量也不多。


具体在小版别上,根据文字大小,此版可分为大字小字两个小版别,仅供发烧友参考和留意(大字比小字更少见)。


4.4 反英文二十文(7级):本品为仿兰州五点梅二十文砂版而制作,目前仅见。



上述四种砂版,虽然从设计上看过来差异很大,很难将其归为一个系列,但其实极有共性:

    1、设计上均为仿天水/兰州的常见品官版,但又是独立雕刻模具;

    2、铸造皆不精,品相皆不好;

    3、工艺有一致性,比如几个版均为马齿稀疏;

    4、所出地基本都在定西一带;

    5、直径大小基本相同;

    6、这几个品种均数量稀少,无法作为流通币支撑大范围流通使用;

具体可见下对比图,右边三种设计是完全仿左边三种常见官版,且右边三种比对到一起时极有铸造工艺的一致性。这类砂版虽然数量较少,但我并不看重。并非是为了打压这类,例如4.4孤品这枚就在我手上;4.3目前品相所见最清楚的应该就是我这枚;4.1的八星一直不愿花高价去买后来还是浩东收到枚友情相赠才补了个缺;4.2八星面混配九星宁肯错过也不愿高于心理价。相比于吹捧自己拥有的东西以图高价,更坚持在分版和性质确定上还是要抛却私心尽可能客观,故而这四种币我都暂标7级。


(注:尚见一版其他二十文砂版,因其品相并不清晰,从细节上无从分辨是否为甘肃砂版还是他省私铸,故本文暂不将其列入其中,待后详考)


五、一些经常被问到的补充问题:

5.1 砂版的官私之分:

上面既然谈到了一些官私的概念,还是稍加展开解释一下。本质上,甘肃砂版有地方官铸和民间私铸两种性质。

先说地方官铸,民国时期的货币发行分为中央和地方,这里面又不得不扯进来一个“军阀”的概念。

现在“军阀币”这个词被用的有点烂,基本上私版都会被冠以“军阀币”之名,在物以稀为贵的原则倡导下被卖高价。实际上,军阀在民国北洋时期,始于袁世凯,从袁到蒋介石之前的历任民国总统包括黎元洪、段祺瑞、冯国璋、徐世昌,均被称为军阀,这段时间内发行的官方货币包括三年袁大头均可称为军阀币。

军阀分大小,甘肃砂版的铸造者陇南镇守使孔繁锦、甘肃督军陆洪涛、陇东镇守使张兆钾,也均是军阀。就拿天水来说,从前期的砂版,到后期的机制币(如非常常见的甘肃双旗一百文),主持发行的人相同,流通行用的地域相同,面额相同,仅是铸造工艺有差别,在金融属性和流通上性质完全相同。这就是民国北洋时期各地割据、诸侯为王,自行发行货币以流通本地金融的现实情况。

而天水兰州平凉三地铸造砂版之根,并非稀见品,反而是最普通的常见品支撑了当时本地的金融流通,和史实资料也能相互对应。其他的稀见品只有能反应清楚和常见流通币的关系,才有意义,否则会难以说清性质。

通过上文可以发现,三地均有大量流通的普通品种,也有明显同系列的稀缺品种,共同构成了甘肃砂版的货币体系,形成了其收藏价值和历史研究价值。这类货币,就是地方父母官主持铸造,当地实际使用的法定货币,配合着当地发行的纸币共同构成了金融体系。

再说民间私铸,不管是美其名为“军阀币”还是“私铸”,按不好听的叫法就是“假币”,老假币。钱币造假自古有之,从半两/五铢时期就能见到,现代的人民币也依然未杜绝。货币史本身就是真假币并存、良币升级/劣币冲击的过程。

仅说民国时期的甘肃,如果拿宝巩当百和甘肃百文砂版放在一起就知道,用铜量差异巨大。官方通过收缴百姓的旧有制钱熔铸成新币,其中的利润作为军饷支撑其统治。而百姓也有投机者,用官方铸钱为模,自行熔铸新钱,等于截留差额作为自己的利润。不仅砂版有私铸,后来的甘肃一百文机制币也有私铸(将河南五十文的文字抹掉改打成为甘肃百文获利一倍)。因私铸主要用的是官币为模,所以样式上难以区分,但在铸造工艺上还是能够辨认。就如同假人民币长的尽量像真的,但材质和工艺还是有差异。除了个人零散造之外,大地主、士绅等会组织力量来造,比如天水当地,大一些的镇如秦安莲花、甘谷磐安、武山洛门,均见有批量私造砂版的出土。上文待考版二十文砂版中的几个品种,我个人认为当属定西地区仿官版重新设计私造的产物,因其和三地铸币体系完全难以融入,且缺乏和大规模流通币之间的联系。如果私铸币无法考证清楚是哪个军阀,称之为“军阀币”主要是为了多卖钱,并不严谨。

关于砂版的官私之分,近十年来做过详细研究对比,发现一些规律和心得。但本文不再做展开,说多了触及的利益太多容易招致不必要的争执。

5.2 砂版的尺寸和厚度:

经常碰到有泉友按照尺寸大小,将砂版分为大样、中样、小样,这是延续的玩古钱的玩法。众所周知,翻砂铸币因工艺原因,子钱会相较母模收缩,故而母钱大,子钱小。当年官私均翻砂铸造,官版拿一批工作模翻砂,私版拿官版子钱再翻砂,私铸必然会比官铸小,且越翻越小。往往品相极美的官铸砂版,尺寸均较大,其大概率为凹边母初翻或雕母直翻未刻凹边。

另外,不同品种的砂版,大小尺寸上会有差异。在二十文这个面值上体现得不是很明显,在百文和五十文的大面值上体现得更明显一些。早期品种用铜多,尺寸就大,后期逐步减量牟利,尺寸就变小。但早期品种工艺不精,造了几年后经验越来越足,晚期品种的细节相比早期就越来越好。所以,砂版的尺寸需要同品种来比较。

也有泉友会关注砂版的薄厚,尤其喜欢非常厚重的。其实翻砂法因其工艺,很难精准控制币的薄厚。官方铸币其实在薄厚方面控制的更稳定一些,目前所见特别厚的反而品相图案并不清晰,因私翻的工艺不到位,容易有薄有厚分布不均。

我个人觉得,砂版不用刻意去追求大小和薄厚尺寸。集品种,看品相就够了。

5.3 砂版的“光”和“锈”:

甘肃砂版其实从形状设计上,是仿晚清民国时期的铜银机制币。但因当时甘肃缺乏造币机器,故在工艺上采用的是古钱的翻砂法。所以在甘肃砂版上,同时融合了方孔钱和机制币的特征(晚清的机制方孔币也类似,机器工艺铸造,仿方孔清钱设计)。

玩“光”是机制币的玩法,机制币起源于西方,藏家追求币的原始出厂状态,尤其机器锻压工艺下的金属光泽。玩“锈”是古钱的玩法,藏家追求货币经历岁月沉淀,体现出的厚重历史文化。各有各玩法,追求光或锈并无对错,这个看个人喜好。

对我自己而言,看状态并不追求光,更追求图案细节的体现、马齿的齐全和文字的高耸完整。岁月留痕,总是会在币表面留下一层淡淡的包浆,原始的就是美的。尤其藏友需要注意有泉商为追求经济利润而刻意将砂版洗的黄亮,这就破坏了原始状态。另,砂版因其制作工艺并不复杂,原包浆反而在真假上多了一层辨识度的保障。所以不需要为了追求光而追求光,有好状态即可。

对于锈,甘肃因其干燥的环境,砂版形成的“土锈”别具风格。近来的假砂版按照古钱做锈的手法做出绿锈、蓝锈,殊不知反而和砂版自然的土锈截然不同。玩砂版需要多看多玩常见品,过手多了对砂版的锈色和工艺判断就有感觉了。

一言以蔽之,先看真假,再看综合的品相和状态,光不光锈不锈的随缘莫追。

5.4 关于“凹槽边”

从以前的不为人知,到现在的广为传播,我很后悔之前大嘴巴到处说造成现在自己收不到东西了。

凹槽边是甘肃砂版独有的铸造工艺,主要应用于天水。兰州在后期也仿天水采用了凹槽边工艺,而平凉一直未见凹槽边铸币的痕迹。凹槽边砂版是普通砂版的工作母,目前所见十几个品种的砂版都有凹槽边实物留存。这部分不细展开,后续介绍砂版的铸造工艺的时候再说。

提醒一点,早在五六年前,就见过凹槽边砂版假币了,大家猎奇的时候一定先看真假。

5.5 各类砂版趣味品:

单面:砂版见过几枚,至于是当时刻意还是老磨损无从考证。我更倾向于趣味品的范畴,顺手碰到猎奇也收,但不刻意追求。




合面:以前一直没见过,近几年有泉友给我发过图片或寄过来上手看过一些,至今未见过一眼开门的。或为新翻或为老私,我也很期待后续能见一枚大开门的东西。

阴面:见过一枚双阴面的二十文砂版,东西老,性质不清待研究。

叠打:这是机制币中的叫法,翻砂工艺其实不存在机器打击的动作。在翻砂工艺中,因翻模时的原因或拔模时的原因,会造成图案摇头或重叠的现象,在中国历代古钱中均存在,在甘肃砂版上也不例外。这是种正常的因工艺造成的趣味情况,尤其私铸中图案模糊不清概率更大,也是当趣味品玩即可,无需过分追高。曾因兴趣买了个普通百文重叠币和都字百文的重叠币,因不是二十文,此处就不放图了。

六、一些絮叨:

砂版已经快玩不动了,自己收藏的东西不会出,也碰不到想买的东西。所以近两年变成了一个不买不卖的看客。

不买不卖也就脱离了经济因素衡量,聊起天来也就没有什么顾忌。

当然,品种和品相的追求没有尽头,欢迎大家遇到奇怪东西的话发我一起交流,或有好版/好品想要变现也可以继续找我。

书还在遥遥无期中,工作太忙需养家糊口,能分配到爱好上的精力变得越发有限。写文字对我挑战不大,因为很多问题是反复思考斟酌过的,主要是拍图实在太烂,拍不清细节和原状态,也不会PS做对比。后续尽量抽空能多写点小文章。

    

痕天2022年端午于杭州







暂无留言

*为必填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