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浩:浒山区临时辅币 1986年12月31日《中国钱币》

【苏维埃】 2023-08-12     214
浙江省博物馆收藏了一批浙东抗日革命根据地钱币,其中金属质“浒山区临时辅币”极少见。据馆内老先生回忆,这种钱币是五十年代某教师捐献的。在收藏的八枚中,计有壹角币两枚,贰角币和伍角币各三枚。钱币呈青灰色,系铅锡合金。币面有边廓,上围自右至左镌有“浒山区临时辅币”学样,中间上下直排粗字“壹角”(或“贰角”、或“伍角”),币值两侧横排“抗

浙江省博物馆收藏了一批浙东抗日革命根据地钱币,其中金属质“浒山区临时辅币”极少见。据馆内老先生回忆,这种钱币是五十年代某教师捐献的。在收藏的八枚中,计有壹角币两枚,贰角币和伍角币各三枚。钱币呈青灰色,系铅锡合金。币面有边廓,上围自右至左镌有“浒山区临时辅币”学样,中间上下直排粗字“壹角”(或“贰角”、或“伍角”),币值两侧横排“抗币”(“抗日民主根地本位币”的简称)两学,下围标明制造年份:“1945”。其幕平素无文。同一面值钱币的尺寸基本一致,而重量差别较大(见附表)。钱币铸造颊为粗糙。浒山区属浙东慈溪县,据币面文字可知,这种钱币应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浙东带命根据地浒山区铸造发行的一种临时辅币。

一九四四年初,浙东革命武装在粉碎日伪的“扫荡”、“清乡”和国民党顽固派的“磨擦”、“围剿”之后,建立了浙东敌后临时行政委员会,形成了以四明山为中心的浙东抗日革命根据地。当时浙东市场旧币、伪币(主要是法币、伪中储券)充斥,不断贬值,物价飞涨,使农村经济受到摧残,人民生活困难,我根据地的建设,自然也受到严重影响,浙东敌后临时行政委员会在《一九四四年施政工作报告》中指明:“年今财政收入虽然完成,而受法币、伪币跌价影响,使收支不能平衡,而人民遭受损失,更不可胜数”。由此看来,敌伪币的流通给浙东抗日根据地带来了极大损失。

为了有效地抵制敌伪币,稳定根据地金融市场,壮大革命力量,浙东银行于一九四五年四月一日在余姚县梁弄正式成立。嗣后,又设立了三北分行和四明分行,并在他县陆续建立了支行和办事处。浙东银行币原定为壹元、伍元、拾元和伍拾元四种,实际上拾元券印制很少,而伍拾元券未曾印制,浙东银行开业发行时只有伍元券一种,由于面值较高,群众使用时零星交易不便,有些地区出现了以伪中储券临时作为小额券和辅币券使用的现象。同时,浙东银行的抗币,因受材料、设备和技术等条件的制限,印制数量有限,一时难以满足需要。特别是随着根据地扩大,抗币发行数量更难满足需要。针对这些情况,浙东银行除赶印了相当数量的壹元券外,并增印了伍角券、贰角券和壹角券等辅币。浒山区的“临时辅币”,可能就是在这一历史背景下铸造发行的。抗日战争胜利后,根据国共《双十协定》,浙东游击队奉命北撒,浙东银行在停止营业前,替大量回收抗币就地销毁。

关于这种金属抗币的真实性,我认为是没有疑问的。各地区各自发行辅币,是符合实际需要的。在一九四五年一月浙东各界临时代表大会期间,浙东敌后临时行政委员会向大会提出的一九四五年浙东地区施政方向草案曾提及:“抗币发行数量未足时,在各地区应有计划的发行各地区辅币,但应确定发行办法”。从留存下来的抗币看,当时除浙东银行外,许多小额券。如镇海县政府曾于一九四五年九月间印制临时兑换券除伍元券和壹元券外,尚有伍角和贰角两种辅币,币而注明。“本县境内一律流通”,并规定:“一俟浙东银行发行相当抗币时,该券即行收回。”发行过小额券的地区还有慈溪县观城区署、庄桥区署、浒山区、文亭区,堇江镇,鄞县古林区署、武陵区等。值得注意的是,抗战时期敌伪币在浙东地区信誉扫地,当地商会也纷纷制作一种铅锡合金的代用货币流通,当地人称之为“镜板”。这一现象也从侧面说明,当时浙东地区普遍具备熔制铅锡铸币的材料、设备和技术件条。再则,抗币的纸质一般较差,图案简单,技术也较粗糙,曾发生过假冒事件。浒山区以铅锡为币,对防止伪造假冒和缓和钞纸紧张都有积极意义。因此,浒山区作为慈溪县的中心地区,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发行这种小面额抗币是完全可能的。

“浒山区临时辅币”在革命根据地钱币中应具有重要地位,它是中国共产党壮大浙东革命力量,发展根据地经济建设的历史见证。这种钱币铸造流通时间不到半年,流通区城局限于浒山区,所以,铸造数量有限。这几枚金属辅币当是珍贵的革命文物。


暂无留言

*为必填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