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苏区革命根据地中央造币厂副厂长谢里仁回忆录(关于中央苏区造币厂变迁概况)中央工农民主府成立之前,湘赣的永新、江西的兴国地区都建有银元造币厂。苏维埃国家银行成立后,江西省工农民主政府领导的造币厂由兴国迁来瑞金,成立中央造币厂,铸造可以到白区流通的银元,还造有两角毫子,一分、五分的铜板。中央造币厂的发展情况:1930年【另有一说是1929年】底
中央苏区革命根据地中央造币厂副厂长谢里仁回忆录
(关于中央苏区造币厂变迁概况)
中央工农民主府成立之前,湘赣的永新、江西的兴国地区都建有银元造币厂。苏维埃国家银行成立后,江西省工农民主政府领导的造币厂由兴国迁来瑞金,成立中央造币厂,铸造可以到白区流通的银元,还造有两角毫子,一分、五分的铜板。
中央造币厂的发展情况:
1930年【另有一说是1929年】底开始,是由兴国东村乡组织成乡苏造币厂,两三个月后,改为兴国县领导,工人由原来的十多个人增加到二十四人,到一九三一年割禾时,造币厂又转为江西省苏政府领导了。省苏从东固银行派黄家锽同志到兴国东村来接收,到一九三二年春节期间,搬到瑞金洋溪,改为中央造币厂,未迁瑞金之前,造币厂地址一直在兴国的东村,始终没有变动过。中央造币厂的规模是逐步在扩大,直到一九三四年十月结束。
引自许毅:《中央革命根据地财政经济史长编》下册,第264页。
访问谢里仁、刘有夫、赖祖烈记录
关于中央苏区造币厂、闽西造币厂造币概况
在闽西长汀有一个熔银厂,负责将收购来的银首饰和铜熔化,炼成银块铜块。溶好后的金银送国家银行的造币厂,造银元和毫子,银元的成色很好,但声音不好,可能是掺的铜的比例没有掌握好。
共制造三种银元,一种是苏区流通的,两种是留作群众兑现与到白区去买东西的。这两种一是大头洋(袁大头民三年)一种是小头洋(孙中山头像)【一说输出的共有三种,另一种为仿墨两哥鹰洋】。因为群众习惯,认为成色好。
中央造币厂不仅铸造银元,并且还在一九三二年造了贰角的银毫子,为了使于市场交易往来,还铸造过一分、伍分两种铜元。
厂内有一百多个工人,后增加到一百五十多人。开始是手工做,打沙县缴了一部机子,一天三班,一班能做八、九百块到一千多块,一天三班可以生产四千五百块。
原料是由中央供给,大部分是首饰,也有元宝、银锭子。花边做好向中央送,五百块一箱子,先送到叶坪,后送到沙洲坝。造币厂厂长是陈祥生,杨启鑫、谢日东也是厂负责人。厂设有熔银组、绞坯组、冲床组、滚边组、洗银组、印花组,库房归工务部,会计直属厂长,财产添置归总务部。
造币厂在洋溪,从一九三一年十一月开始,一九三四年结束,搬到会昌洛口了,一九三四年十月造币厂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