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介绍了钱币表面赘肉的情形。
本文转载至首席收藏网论坛。
这也是十多年前旧作,可惜现在找不出原帖无法确定时间,只能根据图片制作日期推算应是2007年的。由于藏界随时在世代交替,泉识难免青黄不接,为避免出现断层或记忆模糊,略加修改再次贴上以飨泉友,既温故知新也让新进者对此有所了解。
图片多半扫瞄平面媒体或自网络截取,因大部份是早年所制,质量较次请多包涵。
硬币的外缘有时会出现一些“赘肉”,通常在银币上称“流银”,铜币则会被叫成“流铜”。不明其所以然的,会以为很特别,其实这是“生产过程中的瑕疵品”,在交货前没被检出,虽不多见亦趣味十足,但也非珍奇异宝。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模具破裂或边缘崩塌。
若未及时发现,裂痕或崩塌会逐渐扩大。因为是同一模具压制,所以称不上是不同的版式。
裂痕或崩塌会逐渐扩大:
再仔细观察,可以发现其对应的另一面图文模糊,这是币材溢出(模腔空间变大)、形成缩水的缘故,因此会有打印不饱满的现象。
这种模具破裂或边缘崩塌的情形,也不会因科技的进步而消弭,看看这枚2006年的美金两毛五及2016年一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