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浩:币面上的粉刺:浅谈“痱子版” 2019年8月5日

【造币厂资料以及工艺】 2022-12-30     422
本文简要介绍模具表面的处理以及后遗症。

本文转载自首席收藏网论坛。

藏品的遞傳,銀貨兩訖大功告成;

知識的傳遞,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面子,向来是国人关心问题的重点之一,生活中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在收藏方面也不例外,以钱币来说,就是“品相”。机制币的表面状态是影响品相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币面有凸起麻点时难免受到嫌弃,品头论足之外被吐槽也不意外。在玩银币的藏家圈子里,这般现象有称“痱子版”。

底版上凸点的形成,当然是模具的凹点造成。币模凹点的形成,有不同的原因,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常常造成不必要的讨论。约五年在友坛的铜元圈子里曾热议的一阵,参与及读帖的泉友或有所得,其他人就不得而知了。当时发表时有点匆促,事后再收集了一些更权威的资料在此补充一下。造币工艺谈不上高科技,但也非三言两语可以说清楚的;即使有工厂实务经验或有资料解说、参访过造币厂,某些问题要反复思考,才能够理解。

国际级的评级公司,对制程都十分了解,不会把凹凸点作为鉴定真伪的标准,也就是说,所谓的“同模伤"就是假币,是完全不成立;而且也不影响评分。但评级公司毕竟只是商业机构,不进行学术探讨,没有深入研究造币工艺的必要,故通常只描述现象而不讨论原因。

如麻点只说是有坑点或锈蚀模具(pitted /rusted die)压制,但不提造成模具产生麻点的原因。

现综合所知,从引用上世纪90年代初美国造币厂负责制程与品管的副厂长,答复钱币学者有关十九世纪末某厂某年版小毫的“粉刺"(pimples,颇传神的,长在脸上令人苦恼)现象严重而询问原因的回复开始,做一简单说明:

1.   制作币模的钢棒中夹杂异物。

2.   币模在压印花纹完成后要进行热处理,在过程中产生瑕疵。

3.   币模储存期间暴露在有害环境中,可能发生锈蚀造成凹点。

个人觉得币厂回答可能是避免问题复杂化会令人难懂,只简短的重点说明。故稍后再另帖补充说明。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欲深入问题,须了解币厂模制的大概状况。

首先,造币厂不是炼钢厂,各式各样的钢料都是外购,进厂再加工成需要的尺寸。原材料有瑕疵使成品(币模)有缺陷,这时若考虑成本而不予以剔除,就无可奈何了。

国际级的评级公司,对制程都十分了解,所以不会把凹凸点作为鉴定真伪的标准,也就是说,所谓的“同模伤"就是假币,是完全不成立;而且也不影响评分,只是对其成因未加描述。通常只说是pitted /rusted die压制,但不提造成模具产生麻点的原因。

认为“样币出现痱子,匪夷所思"者,建议有机会的话,携带放大镜,到大型拍卖会现场检视,看看形形色色的样币有多少能符合心目中的“完美无瑕"。

早期的机制币多不重视外观的重要性,因此熔铸设备即无法制出表面良好的胚饼。故若干瑕疵,有些是胚饼缺陷(包括样币)。加上储放环境欠佳时,也增加币模锈蚀的可能性。

又:“模具后期很常见"是误解。

image.png


image.png


早期中国铜元的样币不算热门,可以说没有后制版,这两枚可拿出来参考一下。


image.png



image.png


两枚京局七钱二分,这虽是后制,但原制的也有;有疑念,可以去找出原制的图来比一下。


image.png


image.png



由于国际级的评级公司对制程的了解,加上资料的累积,既不会把凹凸点作为鉴定真伪的标准,也不影响评分,还可以分出版别。

产生的真正原因,鉴级公司即便清楚,常常也是以简单的几句话带过;毕竟鉴级公司是做生意,不是做学术研究,避免问题复杂化,没解释清楚反而模糊了焦点。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有的盒子上注明细版编号方便买卖双方

有的还标示pitted reverse或pitted die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亚高跟帖:

币上的“同模”,尤其是放大镜下微米级凸起的点、抛模时的模线,恰恰是辨伪很重要的定位点。

 

沁园:

所以不能以有无痱子来判断他是否后铸。

 

亚高:

要与整体工艺结合起来看,模具本身有无差异,铸压工艺有无差别。

 

Mailasun

不过近来PCGS对于宣三的评级还真就是以有无痱子来判断的。底板有一个小点儿就被判为86 Authenticity Unverifiable了,甚至直接90 counterfeit.估计和NGC出的guide有关吧。NGC guide对宣三的判断直言不讳
“details should always be sharp and free of die defects.”

 下图是我按照链接查到NGC官网上辩伪内容:已翻成汉语

image.png



image.png


迷中迷:

过去对痱子版的理解限于币模锈蚀,最早看到数据提及制模过程的热处理也会产生瑕疵时,因自己摸过的样币太少,而流通币范围又太大,曾请教某老,结果碰了软钉子。十年多前一次上手2枚户部一两,顿时印证资料无误。再说高清大图日益增多,各式样币上手次数大增,回想来自造币厂的记载怎会离谱,当年或许根本多此一问。

选择户部一两及共和十文签字上图,主要是不能以此来判断是否后制及样币必定完美无瑕疵。

 在另一帖子中迷中迷说:制模时,币模在花纹雕刻完成或压印后要进行淬火、回火、磨光等程序,在热处理过程中,除操作技巧外,设备若无保护币模表面的能力,成品(币模)即有瑕疵。无论是雕刻原模、二元模或工作模,没有例外。

 这里是造币厂内部刊物有关资料,可以解答许多外界无法真正了解的问题。

 技术上的问题,是严肃的课题,口说无凭。

 制模车间工艺参考数据

1. 元和徐庆沅芷生撰之《粤厂制造银币记》,该文所述为光绪三十二年(1906)至宣统二年(1910)期间的银币生产设备和工艺。

2. 台北《中央造币厂六十年》特刊

 

设备、币模热处理:

image.png


image.png








多彩

在2023-10-20 08:48发布留言:

你这全部的图里一个同模伤也没有。你根本不知道同模伤是什么。建议多看,少自己以为

*为必填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