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介绍了日本制造的东北专区傀儡政府货币之硬币。
伪冀东政府
存在期间:1935年12月至1938年2月
初以通州为政府所在地,1937年8月迁唐山,盘踞河北省东北部地区,面积约8200平方公里,人口约600万。1936年11月伪冀东政府在天津开办“冀东银行",发行纸钞及硬币以掌控当地金融。计有“冀东政府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版贰角、壹角及伍分镍币三种,壹分伍厘铜币两种,计五种硬币,只有一个年度。贰角及壹角以唐山天宫寺塔为图案,伍分、壹分及伍厘主景设计是五色旗与22颗小星,代表北洋政府时期之国旗与其辖区的二十二县。据日本造币局史料:“1936年12月,冀东政府货币制造引受(承接)",制造期间1936年至1937年。1938年划入北平“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停止发行。
1、以唐山天宫寺塔为图案的“冀东政府民国二十六年"版贰角及壹角镍币(白铜)
2、壹分及伍厘铜币主景是五色旗与22颗小星,代表北洋政府时期之国旗与其辖区的二十二县。伍分镍币设计与此相同
伪蒙疆银行
存在期间:1937年12月至1945年8月
在张家口成立由日本操控的银行,所谓“蒙疆联合自治政府"的发券银行。此伪政府前身由日军占领土地上扶植的察南自治政府、晋北自治政府、蒙古联盟自治政府等傀儡政权经“蒙疆联合委员会"策动下在1939年9月合并而成。控制区域约相当今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和河北省(旧时的察哈尔省和绥远省)、山西省部分。1938年发行“民国二十七年"、“蒙疆银行"五角镍币,据沈阳造币厂史料,该年分两批制作计600万枚。另有成吉思汗纪年之“成纪七三七年"(1942年)一分铝币及“成纪七三八年"(1943年)五分、一角铝币。据日本造币局史料:“1941年12月,蒙疆国货币制造开始",制造期间1942年至1944年。判断原计划次年发行铝币,因太平洋战争爆发推迟日程,批量生产后成品在船运途中被美军潜艇击沉或其他因素未发行。成纪七三七年版一分铝币及七三八年版一角镍币为样币,其余为库存余件。
3_“蒙疆银行"五角镍币,采用“民国二十七年"
4_“蒙疆银行"一角,采用成吉思汗纪元七三八年(1943)
大阪造幣局史料:
5、表_冀東蒙疆
【傀儡政权造币】之满州国 --- 大阪开模 奉天制造
九一八事变及其后的大历史,众看倌应耳熟能详,现就其所发行硬币之小历史简述如下,推广一下此冷门品种的小知识。
图片来自沁园兄《中国机制铜元目录》第二版
伪满洲国
存在期间:1932年3月至1945年8月
伪满区域包括旅大以外的东三省、蒙古东部及承德等地,1937年人口3693万人,面积113.34万平方公里。成立同年6月设满洲中央银行,发行所谓“国币”以统一该地区的货币。1935年废除银本位,采用通货管理制并与日本金圆等价,成为日币的附庸。伪满成立后在长春建都并改名“新京",发行国号“大满洲国"及年号“大同"的铜镍币。由日本造币局设计雕模,在伪满中央银行造币厂(奉天造币厂)制作;过去讨论者少,没啥人关注其模具来源。
成色铜95锡4锌1的“大同"壹分铜币
1934年改帝制登基,改元“康德"。硬币规格同前。
后期因铜镍物资缺乏,伪满硬币先缩小减重仍无法应付后改纯铝质,末期再次减重甚至于使用氧化镁材料。伪满硬币在缩减尺寸重量及改变材质时,图案设计均有更动。
请参考下表
除材质改铝制外,重量也从5克减为1克;后更降至0.55克,最后再改或称钢纸、陶土币、陶货币的氧化镁材质币。
未发行之珍稀名誉品“康德五年"孔子像五角样币,直径25毫米
本文内容已刊2020年北京出版之《中国收藏》杂志,有注明大阪造币局雕模但未在小标题强调,将藉首席铜元论坛陆续补充
以上
请参考
已发表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