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描述了币坯的成分情况。
本文转载至首席收藏网论坛。
铜元在收藏的队伍中日益壮大,各前辈先进研究皆极深入,本人在学习过程中也得到许多启发,获益良多,于此将其中之一分享各位。
资料来自《铸钱工艺》,摘译自英国工艺制造书,原书1887年完成,中译本出版年度不详。
其内有关铜元制造在铜胚方面有如下叙述:“英国最大包造钱胚厂屡经详细试验,试得何尺寸何分两之铜条能成最好之铜胚而省工费。”----铜95锡4锌1,压成之花样,饱满而清楚。
当年无标准译名,故文中之“黄铜”实系“青铜”也。
国内文献中有关铜元开铸时成份的记载
货币史资料载:
该“英国最大包造钱胚厂”即原名喜敦(Heaton)的伯明翰造币厂。中国机制币之初借重伯明翰造币厂甚多。除造币设备外,模具样币皆由其提供;众人有所不知的是1904年时还供应十文铜胚1.17亿枚,重约880吨。
附该厂之铜、镍币胚成份表。
表内之黄铜虽标示铜70锌30,但替粤局及宁局制作的一文样币皆为铜60锌40,而粤局一分(十文)为铜95锡4锌1与国产的不同。制作浙局之十文样币则为红铜。
伯明翰 币材:
1794年喜敦起家时是铜器工场,对铜的性质十分了解。正式开始造币事业是1862年。
以上请参考
PS:约十年前,与Ponterio大胡子聊到铜元材质时,我说:老中常把青铜(bronze)说成红铜(copper),他说:何只老中,全世界都如此。
伪满时期沈阳造币厂制作的硬币也符合表上的配方
镍币(白铜)铜75镍25
铜币铜95锡4锌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