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別現在的“有錢任性”,各地經費充足大搞建設;當年是俗語說的“人窮志短”,這個“人”,適用於“自然人”,也適用於“事業單位法人”。“後袁世凱時代”,天津造幣廠如何又如何?請參考津廠321-web (1)津廠321-web (2)大事小記1921 年3 月(民國十年),財政部統一規定,造幣廠一律以所在地之名稱呼,“總廠”之名被撤銷。1933 年(民國二十二年)南京國民政府實行廢兩改元,
有別現在的“有錢任性”,各地經費充足大搞建設;當年是俗語說的“人窮志短”,這個“人”,適用於“自然人”,也適用於“事業單位法人”。
“後袁世凱時代”,天津造幣廠如何又如何?請參考
津廠321-web (1)
津廠321-web (2)
大事小記
1921 年3 月(民國十年),財政部統一規定,造幣廠一律以所在地之名稱呼,“總廠”之名被撤銷。
1933 年(民國二十二年)南京國民政府實行廢兩改元,天津銀錢兩業公會建議改中央造幣廠分廠,但國民政府決定孫像帆船新國幣的製造權集中在上海中央造幣廠,運作本已不正常的津廠關閉。
1936 年(民國二十五年),冀察政務委員會令津廠復工,後改冀察綏靖公署修械廠(平津修械廠),意圖再自行造幣被財政部長孔祥熙制止;次年抗戰全面爆發,天津淪陷後該廠被日偽機構控制,完全脫離造幣事業。
瞭解背景後,自然能幫助判斷某些事的。
可參考看似無關的帖子,如:
http://bbs.shouxi.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3451&extra=&page=1
【洪憲紀元】 Giorgi 雕了幾付幣模?
建議每頁都看,勿遺漏。
再摘錄政協天津市河北區委員會編《造幣總廠》中的一則。
….“天津造幣廠員司,因欠薪日期甚久,饑寒交迫,呼籲無門”。
節錄自當時天津報紙的新聞
信不信由你
津廠321-web (3)
“天津造币厂会亏损数百万?”
我覺得第一圖內的第六條【盈虧情形】的說明已足夠,當然會有些沒公開,但在官方報告上,只能點到為止,多少還是要語焉不詳的。如果過了十幾、二十年在報刊上寫些雜文,都被認為“挾怨報復”,那麼才事隔幾年,會怎麼說呢,扯到的當事人還在檯面上。
“魔鬼在細節裡”,有興趣的,可以去查。
至於“铸造经费从何而来”,此題易解。
鑄本可向銀行借貸,由民間集資委託代工,有何不可。
若製造的是國幣,合法。
何況大飛龍等,是章。若由廠長科長出資,也就見怪不怪了。
若利潤用來照顧幣廠員工,避免飢寒交迫;章還可以倍數溢價出售,算起來還是“造福”。
請參考
http://bbs.shouxi.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3678&extra=
【《國幣條例》中的“自由鑄造”】
津廠321-集資web (1)
津廠321-集資web (2)
這些差價(譬如說2倍),口袋深的藏家們不在乎的。
有興趣的人多,就多做些,譬如大飛龍;
存世數量少的是乏人問津、
或物以稀為貴來抬價(譬如說3倍、5倍、10倍)、
無從查考
(別忘了“為營業性質”這句)
參考1935年的售價(大飛龍3元)
稀見幣參考書-1
稀見幣參考書-2
稀見幣參考書-3
這本非常有趣,因是集體創作,順序無法一致,要耐心仔細看。
另外,要與其他資料交叉對照。
津廠32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