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海鉤沉】民國二十五年版凹邊孫像帆船銀幣的由來

【现代当代优秀论文文章】 2025-09-01     31
帆船二十五年版銀幣屬罕見版式,然而還有一種其齒邊是有凹槽的。據查考其來龍去脈如下:1936年7月9日,中央銀行副總裁送交美國駐上海財務專員尼可森(M. R. Nicholson)縮小版新制銀幣四種形式:(1).壹元銀幣重13.34855克、直徑31.75 mm(1.25英吋);(2).中元重6.674275克、直徑25.4 mm(1.0英吋)。此規格含銀成色減為七二,壹元幣是以銀價的外溢點(shipping point)為每盎斯美金1.05元作基準,中元之制定

帆船二十五年版銀幣屬罕見版式,然而還有一種其齒邊是有凹槽的。據查考其來龍去脈如下:

1936年7月9日,中央銀行副總裁送交美國駐上海財務專員尼可森(M. R. Nicholson)縮小版新制銀幣四種形式:

(1).壹元銀幣重13.34855克、直徑31.75 mm(1.25英吋);

(2).中元重6.674275克、直徑25.4 mm(1.0英吋)。此規格含銀成色減為七二,壹元幣是以銀價的外溢點(shipping point)為每盎斯美金1.05元作基準,中元之制定是1.01美元,此基準點何以有差異原因不明。

厚片型中元兩種,重9.0克,直徑略有不同,分別是

(3).25.4 mm(1.0英吋)及

(4).27 mm(1.063英吋)。

厚片型銀價的外溢點為每盎斯美金0.75元,此四種銀幣因厚度過薄均不適用安全齒邊。依照耿譜其厚度應是1.32 mm,比人民幣五角(約1.60 mm)還薄,如此之厚度再上加入安全齒邊,其施工時確有困難。即使是厚片的兩款中元,也不過是1.78 mm及 1.57 mm,比人民幣一元(約1.85 mm)都薄。

此記載見耿愛德《中國幣圖說彙考》,因耿氏未見實物,故無法確定其設計為布圖或帆船,今由存世實物確定圖案為帆船。

2006年6月北京誠軒春拍出品#1656之民國二十五年帆船安全齒邊銀幣,成交總價人民幣22萬元。目前僅知存世二枚,這枚原先是由英國收藏家W. von Halle所有,出現在1966年11月倫敦Glendining公司舉行的拍賣會,後落入美國藏家古德曼之篋,1991年6月加州拍賣會以美金1,980元售出,同場另一枚的成交價則是1,540元。過去的圖錄上均無帶凹槽齒邊的照片,僅以文字敘述常使人不明其所以然而被忽略,此附加的特寫圖,補充了記載之不足也。

凹邊船洋中圓

081322c7lk0jxc7l7kmcyj.jpg

又據美國錢幣專家史博祿的研究,這種帶有凹槽的二十五年孫像帆船版銀幣,是上海中央造幣廠以英國提供的胚餅製作的。英國政府早在白銀危機後的1935年9月派遣首席經濟顧問李滋羅斯(FrederickLeith-Ross)赴華協助幣制改革事宜,提出建議之一是仿傚英鎊在1920年由.925減色至.500時所用的辦法,在新發行的低色銀幣採用不同的邊道以茲區別。同時還送交胚餅供國內試製,此即這種有凹槽邊銀幣的由來。

由於當時美英在爭奪在國際金融上的主導地位,都希望其本國貨幣成為中國外匯儲備的結算標準,因此美方知道後極力反對,故這計劃沒有繼續進行,僅製出極少數的樣幣,目前僅知2枚。

凹邊船洋_百年銀圓p.152

081543qo0866zupt6t7zgx.jpg

暂无留言

*为必填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