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海鉤沉】浙江“二十三年”與魏碑版光緒元寶銀幣

【现代当代优秀论文文章】 2025-09-01     29
廣東省設廠以新式機器造幣獲利後,各地紛紛仿傚。光緒二十二年十二月(1897年1月),浙江巡撫廖壽豐請准後向德國購置機器,次年七八月間運到,此為浙江省正式以新法造幣之始,此前之光緒二十二年版小毫見補充說明。浙江二十三年版光緒元寶銀幣訂購設備時包括模具,據2011年才在德國披露的文獻,得知浙省這批機具由蘇勒廠(Schuler)承製,幣模則委託奧圖˙拜赫廠(Otto Beh)雕刻,於1

廣東省設廠以新式機器造幣獲利後,各地紛紛仿傚。光緒二十二年十二月(1897年1月),浙江巡撫廖壽豐請准後向德國購置機器,次年七八月間運到,此為浙江省正式以新法造幣之始,此前之光緒二十二年版小毫見補充說明。

浙江二十三年版光緒元寶銀幣

訂購設備時包括模具,據2011年才在德國披露的文獻,得知浙省這批機具由蘇勒廠(Schuler)承製,幣模則委託奧圖˙拜赫廠(Otto Beh)雕刻,於1898年2月16日(光緒二十四年一月二十六日)交付60只,計有七錢二分至三分六釐等五種銀幣之原模、二原模及印模交出口代理商甘拿秘 (Knape)轉運中國。早期不明出處,眾說紛紜,有皖省代製、杭州機器局造等說法,現終於澄清。

由於交付時幣面上所標示的“光緒二十三年造”與實際年份不符,故棄用。存世之二十三年龍洋銀銅樣皆在德國製作,非常罕見。

2011年德國奧圖˙拜赫廠慶祝成立125年出版的資料,披露在該廠庫房中整理出安徽、奉天、浙江、黑龍江及新疆五省銀銅幣的各式模具42只。其中“二十三年浙江省造”有陽面原模及陰面印模多只,除缺二角外其餘四種面額均有。

上圖為Otto Beh製作之“二十三年浙江省造”七錢二分正、背面印模,Kunker公司圖片。

下圖為美國集幣學會(ANS)典藏之“二十三年浙江省造”七錢二分銀幣

1_浙江23_die

050343y4y252tztia50t92.jpg

2_浙江23

050350b87o8w7eonydd68y.jpg

魏碑版光緒元寶銀幣

由於“二十三年造”的模具棄用,正面文字重刻,新模取消年度想必是避免這洋規矩造成困擾。新模字體採用魏晉南北朝時期碑文的書法,因各王朝之中以北魏的立國時間最長,故名“魏碑”,乃晚清書法家紹興人陶濬宣之手跡。由於“寶”字從“尔”,亦稱“尔寶”。推測這是浙局在機器運到後近半年的光緒二十五年正月(1899年3月)才正式開鑄的原因之一。

  魏碑版早期被認為是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所製,包括耿愛德(E. Kann)的《中國幣圖說彙考》也是如此;而由於七錢二分非常罕見,更被當成試製的樣幣。其實王蔭嘉在20世紀40 年代出版的《泉幣》第20期已指出:“幼時數見不鮮,整百如新者,至今猶歷歷在目……伯兄試鑄之說,同人咸贊同之,而不以予言為然,然予實矢之,亦不信當時試鑄說也。”此說隨即得到編輯鄭家相“所見相同,吾道不孤矣”的回應。第26期有蔣保厘出示其父所留家藏檀篋裝開製原品一套,上刻跋曰:“光緒戊戌己亥之交,浙江設銀圓局,錫之實從事焉。嗣有沮者,事逐止,識者惜之……”,“光緒戊戌己亥之交”也就是前述二十五年正月(1899年3月) 浙江銀圓局開鑄時辰,至此泉界才瞭解浙江魏碑銀幣的正確製作年份。

魏碑版銀圓產量不詳,沒有大量流通,在張璜編著的《中國銀圓及銀兩幣目錄》內亦有論及:“此幣於1902 年(光緒二十八年)鑄就後即送往上海銀行公會請求允與流通。蓋上海執全國金融之牛耳,後經該會化驗認為含銀程度未夠標準,須打折扣流通,談判未有結果,浙江當局寧可收回熔毀,已流通者聽其自然,故流傳於市者甚稀。”查魏碑版製成的時間在蔣保厘出示盒裝開制原品後,其跋文所記與銀圓局設置時間吻合,故可確定為光緒二十五(1899)年,張璜對此的記載顯非正確。另書內所提到的上海銀行公會始於1915 年(民國4 年),正式成立則為1918 年(民國7 年),應該是記錯了對象,筆者推測可能為成立時間較早的錢業公所。至於內容方面,王鄭蔣(保厘)張四人不謀而合,因此張璜對魏碑版未能通行的論述應與實際情況相去不遠。

爾後清廷以各省設局過多,同年四月下令除特許外均停鑄銀元,七月浙局奉旨停工,九月設備拆運至北京,做為籌辦“京局”之用。

  至於浙江的二十八年(1902年)版所造銀幣,是另向英國伯明翰廠購買新設備並委託製模的楷書版,這是另外一個課題了。

  浙江魏碑銀幣的製作期間甚短,據老上海著名泉家鄭家相回憶,當時盛行墨西哥鷹洋,商民對此種新款龍洋信心不足,故市面上不受歡迎,交易時需折扣收用。由此觀之,銷毀多餘存少;現今只有二角以下的小毫稍多,半圓及壹圓均極罕見,未流通之全品尤為難得。由於商民對其信心不足,交易時常打戳驗色及折扣收用,市面上不受歡迎。故銷毀多餘存少,現二角以下的小毫稍多,半圓及壹圓均少,佳品極罕見。

晚清名家陶濬宣(心雲)書法(圖片來源:百度百科)

圖示之七錢二分為NGC MS66,評鑑最高分。六月在HA 香港上拍

4_魏碑_陶心雲書法

050537bwh3uvw01wkw33ox.jpg

3_魏碑72 (1)

050548nr7ectctnph9l6hz.jpg

3_魏碑72 (2)

050549hdj6j1mko1ahvejj.jpg

4_魏碑36 (1)

050604wlqd4izc5zdj67ql.jpg

4_魏碑36 (2)

050608c18j4dpttlllt41e.jpg

魏碑背面仍使用德製原模

光緒二十五年浙江銀圓局開鑄魏碑版龍洋時,正面文字雖新雕,但龍面仍然使用德國提供的模具。惟因“二十三年造”極其罕見,早年也缺乏高清大圖比對;又因龍形圖案與安徽雷同,誤認浙省此版與奉天、黑龍江等之模具皆為安慶造幣廠代製,如鴻禧美術館出版之《中國近代金銀幣選集》即如是說。今奧圖˙拜赫廠檔案揭露後,始知均為該廠製作。

奧圖˙拜赫廠留存幣模與實物比較

5_浙江_23_魏碑_72模具

050717xqttb66f77b9lc5c.jpg

三分六釐小毫的3.2CANDAREENS

  三分六釐五分小毫背面英文應為3.6CANDAREENS,但浙江二十三年及魏碑版卻為3.2 CANDAREENS。由於無3.6正版,二十三年也極罕見,耿愛德僅見過二角及壹角,此3.2的五分小毫未受關注。2012年6月德國Kunker公司拍賣會目錄上記為3.2 CANDAREENS時,並未刊出模具圖,筆者也沒有對照實物圖片或耿譜,還當成是Kunker公司編目時的筆誤。

  由此可之,即使以嚴謹和細緻著稱的德國,也會犯下這麼明顯的失誤。有些人可能會使用“低級錯誤”來形容,個人認為沒有必要。當時浙江當局大概對阿拉伯數字不熟悉也沒有發現,否則應像奉天英文錯為“T”ENGTIEN而重刻。這個例子可提醒吾人,不要迷信盲從,譬如唯P是從即為一例。

  爾後得到完整圖片才發現是自己未仔細查核。遺憾的是沒找到二十三年三分六釐小毫圖片,暫以魏碑版代之。

6_浙江_3.2背1_kunker_cat

050840ouu7u1iim7iznih1.jpg

6_浙江_3.2背2_hub_coin

050859e220a9l3loah8l7e.jpg

6_魏碑3.6 (1)

050859jjwjdvvcnt7cddt2.jpg

6_魏碑3.6 (2)

050901zpd7pc2n2cpu7c76.jpg

6_Feng-Teng-1

050908oa7a67mfuj7jyndq.jpg

德造之安徽、奉天、浙江、黑龍江及新疆五省銀銅幣各式模具的詳細論述,有興趣進一步了解的話,請參考拙作。該文以《奧圖˙拜赫廠125年》披露檔案內容,加上分析解說及後續補充而成。

8_五省幣模考 (1)

051012z926divu9a9qfxtt.jpg

8_五省幣模考 (2)

051013cbwd538dwibgwrvg.jpg

奧圖拜赫廠(Otto Beh)雕刻的模具現存萊比錫附近的哈雷市莫里茨堡美術館(Kunstmuseum Moritzburg Halle/Saale),2015年秋攝,當時尚未展示

9_halle museum (1)

051052k2ooc2e09e9gicx2.jpg

9_halle museum (2)

051053jfffwvpdpurizpe7.jpg

【補  充】

“二十二年浙江省造光緒元寶”銀毫

  至於另外一種非常罕見的“二十二年浙江省造”光緒元寶小毫,應是在杭州機器局製作的。二十二年浙江小毫有一錢四分四及七分二兩種面額,根據耿譜各有7版,前者編號為115/115a/115b/115c/115d/115e/115/f,後者為116/116a/116b/116c/116d/115e/115/x,顯示此乃以非正規造幣廠標準製作方式的產品。附圖是鬍子哥幾年前拍賣會上的出品,反N的116/a版。

  中國近代之工業化,是在第二次鴉片戰爭後開始的,其中又以兵工業起步最早,所謂的機器局或製造局其實都是兵工廠,這也是早期的機製幣如吉林、北洋、台灣等開辦時都是在“機器局”內製造的原因。杭州機器局位於報國寺後,光緒十年(1884年)建造,次年奏明設立。規模很小,只造各式槍彈。

以上   請參考

10_浙江22年 (1)

051216r4g6ms4q46r4qema.jpg

10_浙江22年 (2)

051217r4sgtzg4zogjbnn4.jpg

感謝眾泉友提供得圖片及資訊。

奧圖˙拜赫廠留存的原模是龍腹下連雲版,把圖片整理比較一下。

正面模具省名空白,另以文字戳加上,可節省製作時間及成本。

至於“錯配”之說個人認不成立。銅樣也是原廠試製的樣幣之一,是兩只原模,可以稱兩種版式,並非生產中亂了套。

奧圖拜赫三分六釐 (O)

114453it494dnwdvwmsli3.jpg

奧圖拜赫三分六釐 (R)

114455bw9z56pxo9md7o9d.jpg

浙江3.6銅樣-模

115158mmyv9r69z1vkc9ja.jpg

奧圖拜赫製模沖頭 (3)

115208lawq49aqf0h2cw0a.jpg

【補充更正】重新整理時發現前述有遺漏之處,自己寫過的都忘了;特予補充更正並向各位致歉。

由拜赫廠1898年2 月交浙省幣模60 只後一周的2 月23 日,又交五分正背面模各二隻,可能是發現3.2的錯誤後自動製作新品替換,目前無法確定。但浙省當局並顯然未發現此3.2之誤。

奧圖拜赫三分六釐 (X)

115331bnimq3m4z73z57i9.jpg

感謝泉癡兄再次的補充,使本帖更加完整。

我現在將各枚二十三年圖片重新拼湊,把原模與大雲版及三雲版比較一下。

計銀樣三枚、銅樣一枚。

浙江3.6_銀樣1 (1)

111949tjky4ooek45d8pap.jpg

浙江3.6_銀樣1 (2)

111951lea9z646v0v9wv96.jpg

浙江3.6_銀樣2 (1)

111952o6ov56oa053601eo.jpg

浙江3.6_銀樣2 (2)

111953yp4t485yxtuxguu8.jpg

最後一枚是銅樣

浙江3.6_銀樣3 (1)

112054t5jgdow8wwyw7unq.jpg

浙江3.6_銀樣3 (2)

112056hdfydudy2f0v71v3.jpg

浙江3.6銅樣&模 (1)

112057baw912s2s9bwaaoa.jpg

浙江3.6銅樣&模 (2)

112058yzyxjeqefy48l4n4.jpg

由衷感謝泉癡兄的補充。

開始玩錢之初,以流通幣的收集為主;到海外後機會大為減少,但文獻及資料上卻大有斬獲,逐漸關注較高檔幣的來龍去脈。近年來蒙各方厚愛,珍稀品的鑑賞已非遙不可及,泉學的鑽研也得以躍進,更多的心得能分享大家。

譬如說,安徽、奉天、浙江、黑龍江等的銀銅幣的各式模具由德國製作之事,雖是2012年Kunker拍賣(2011年書出版披露時並未傳播)後才廣為泉界所知,但早其數年我獲得台北何兄的一張德國廣告章圖片,即判斷皆來自德國,並將此推論發表在08/09的台北、香港錢幣會刊及北京《中國錢幣》。在此重談舊事,目的是說明實質交流有助謎團的解決,非常重要。

當時所依據的二角型德國廣告章

浙江二十三年及奉天、黑龍江三者字體相同及龍圖均極神似(當時缺黑龍江二角),內圈皆為96珠。在文字方面,尤其是“釐”字皆缺角,很難想像此非同處所出

1_德國廣告章_2

092456wtt8otans829at1b.jpg

2_浙江_23-1.44

092458tnoioinio2fo69cc.jpg

3_奉天-黑龍江1.44

092501idndddskzainf4yn.jpg

拜赫廠原模

4_Otto Beh-tool

092758w8qhqqqdadqqdjl4.jpg

5_奉天-浙江1.44

092800rh31vof2vjph244p.jpg

《中國錢幣》2009/3期以此德國廣告章為封面

《百年銀圓》2012年付梓前幸運的由前輩先進處獲悉Kunker拍賣,即時修改了內容

6_中國錢幣2009-3

092837ohg5tp3g545dnd4w.jpg

7_百年銀圓-2012

092839zz6jeg9khgyeg6ks.jpg

暂无留言

*为必填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