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41年开埠。初,各国货币都流通,政府以英磅为货币单位,为金本位,颁发首次货币通告,宣布以东印度公司的卢比和本地及中国流通的货币,包括中国铜钱及西班牙和墨西哥的八雷尔银币(即查理银币,俗称本洋)为法定货币,而英国及其他外国货币仍得以照市面价值流通,並规定每英磅可兑墨西哥银元五枚,每枚银元可兑20印度卢比或1200枚中国铜钱。一切政府帐项及商业贸易均以墨
1841年开埠。初,各国货币都流通,政府以英磅为货币单位,为金本位,颁发首次货币通告,宣布以东印度公司的卢比和本地及中国流通的货币,包括中国铜钱及西班牙和墨西哥的八雷尔银币(即查理银币,俗称本洋)为法定货币,而英国及其他外国货币仍得以照市面价值流通,並规定每英磅可兑墨西哥银元五枚,每枚银元可兑20印度卢比或1200枚中国铜钱。一切政府帐项及商业贸易均以墨西哥银元为支付标准。
1845年5月1日英女皇维多利亚颁发公告,将英国本土发行的金银铜币也列为香港的法定货币。但英国的金币及虑价银币不受欢迎,最后于1863年政府颁布唯一可做缴款用的香港法定货币。
当时本地一般财会多采用银元为币制单位,而当香港第一家银行—东藩汇理银行于1845年成立,並首次发行纸币时,钞票面额亦以“元”的货币单位为依据。
1863年香港政府立例发行香港的官铸银币(币上刻有当代英国君王肖像或皇室图案,並采用银元的币制。)1862年7月1日起政府财政会计用的货币单位亦出英磅改为银元,香港币制正式以银为本位。1937年8月1日,政府颁布中止英国贸易银元,亦即最后一种在本港流通的外币为本港的法定货币,制度才告统一。本地货币只限于由政府发行面额不超过壹元的硬币及纸币,以及授权三家本地银行即今日的有利银行、渣打银行及香港上海汇年银行,发行面额不低于五元的银行纸币,定为香港的合法货币,以资流通使用,並以金银各国货币,和其他财务投资作为发行保证。
1960年政府恢复发行官铸一元硬币,同时终止发行一元纸币。1937年11月成立钱币检查委员会,港府于1975年采纳该委的建议,发行面额高过一元的硬币,其中包括1977年发行的五元硬币。因此,自1976年开始,银行便不再发行五元纸币了。
一仙青铜币—五仙、一毫红铜和镍合金硬币(发行了)。1935年底香港也放弃了银本位。並收回当地所有的银块。
1937年发行两枚纯镍质的五仙及一毫硬币,首次设有安全边,使人难于为造。
刻有kn铸记的硬币于1939年出现。此后镍一毫停铸,1941年仍铸五仙镍币(因对日宣战,未发行),1941年铸的一仙铜币亦同。战后因硬币缺货,政府发行了大量的一仙至一元面额的纸币。
1948年起政府恢复发行硬币,到1960年时,正套硬币全部发行,包括一元五毫一毫及五仙四种面额。
1975年,经审慎研究后,政府发行一套形状与金属成份都不相同的硬币,作为日常流通信用。硬币面额共分七种,包括五元、二元、一元、五毫、二毫、一毫及五仙。
今日,除了一九五八年始铸的五仙铜铸(币)外,战前及1975年前发行的硬币已不再是法定的货币了。它们唯一的价值,就是其本身的金属含量和历史背景以及集币家们所给予他们的评价而已。
香港现行流通官铸硬币一览
面几 金属 直径(mm) 重量(g) 厚度(mm) 形状 边缘 首次铸造年份
五仙 黄铜和镍合金 16.51 2.59 1.73 圆形 凸边 1971
壹毫 镍 17.50 1.85 1.15 圆形 光边 1982
贰毫 镍 19.00 2.59 1.52 十二角海扇形 光边 1975
五毫 镍 22.50 4.92 1.12 圆形 凸边 1977
一元 红铜和镍合金 25.50 7.10 1.95 圆形 凸边 1978
二元 镍 28.00 8.41 2.03 十二角海扇形 光边 1975
五元 镍 27.00 13.50 3.26 圆形 刻有凸字字样 1980
(引自香港政府金融事务科库务司署著述:《香港硬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