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金融》:汉中铸造陕西铜元调查

【陕西省】 2023-08-23     129
[汉中铸造“陕西铜元”调查]今春由于参加编纂汉中市地方志的机会,翻阅蔡浩丞在民国七年(19 48年)写的《南郑县重修县志材料集》,方知南郑(汉中市)过去曾铸过铜元。但铸地何处,未见说明,因进行访问,结果如下:1.铸造地址。在我访问的老人中都说在汉中市伞铺街江西会馆(现汉中卫生学校),一位曾在江西会管对门开设伞铺的老人蒋少林(83岁)回忆说:“炼铜翻砂在福

[汉中铸造“陕西铜元”调查]

今春由于参加编纂汉中市地方志的机会,翻阅蔡浩丞在民国七年(19 48年)写的《南郑县重修县志材料集》,方知南郑(汉中市)过去曾铸过铜元。但铸地何处,未见说明,因进行访问,结果如下:

1.铸造地址。在我访问的老人中都说在汉中市伞铺街江西会馆(现汉中卫生学校),一位曾在江西会管对门开设伞铺的老人蒋少林(83岁)回忆说:“炼铜翻砂在福建会馆,冲压机器设在江西会馆,两会馆是邻居”。另外,六十年代汉中缺铜,汉中通用机械厂1961年曾在江西会馆挖掘铜,提炼后获铜一、二千斤,这就进一步证明铜元厂设在江西会管无疑。

2.铸造时间。据《南郑县重修县志材料集》记载:“三十八军(按当时杨虎城所属孙蔚如、赵寿山部驻防汉中)设裕汉钱庄,发行铜元枚票,并设铜元铸造厂”。现据退休干部杨福耀(75岁,1933-1949年在陕西银行汉中分行工作)和汉中知名银匠王九皋(81岁)以及蒋少林老人谈,民国二十年到二十一年赵寿山、孙蔚如所部驻防汉中时,为了筹措军饷和解决市场找零困难,大量收购麻饯(方孔制钱)和老百姓的铜香炉、铜镜等废旧铜器为原料,冶炼后制造铜元。由此可知汉中铸造铜元是在1931-1932。老人们还说:铜元厂总负责人戴楷亭(河北人),负责冶炼翻砂,徐德荣(四川人),刻镌具有银匠赵瑞亭(汉中人),技工何致堂(天津人)。至于制造发行多少,现已无从稽考。流通范围主要在陕南、宝鸡地区,川北、鄂西也有使用。民国二十五年(1836年)铜元停止使用后,因历年以废铜回收处理,目前民间所藏甚少。

3.版别和面值。在调查中,个别老人说,面额还有五分,但绝大多数老人反映和看了实物后说,只有一分二分两种。从目前已获得的实物证明也只有此两种铜元。 多为紫铜,黄铜较少。限于当时技术条件,文字、花纹、大小、厚薄差别很大,轻重悬殊,如二分币最重者18.5克,轻者仅6.5克。

(引自《陕西金融》钱币专辑(6)黄文兴文章)


暂无留言

*为必填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