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诚一:漫谈黄伟存: 一位奋斗不懈的钱币雕刻大师 2007年8月2日钱币天堂

【人物介绍】 2023-01-03     834
本文详细记录了著名民国钱币雕刻师黄伟存的主要作品和他的相关简介,是难得的记录黄伟存的文章。

本文转载自钱币天堂之论坛。2007年8月2日

写在广西南宁 第四届铜元研讨会 专刊

 

黄伟存,在中国近代名人字典上找不到他,因为史学家不会重视一个钱币雕刻师。在美术名人字典上也告从缺,因为他既非文人也非书画艺术家。但是民国的货币史上,他是一代奇芭,一位奋斗不懈,永不服输的钱币雕刻大师。

我很遗憾,无法找到黄伟存的生平数据向读者作交代,当然更没有他的照片。只约略知道他是广东顺德人,1892年生。早年求学于广东雕刻研究所,进中央造币厂前曾任广西梧州造币厂总工程师。1937年2月3日,由上海中央造币厂技正王寿全介绍,黄伟存进厂任技佐,同年7月10日起主理雕刻室,接着因为抗日战争,9月调至武昌分厂,随后撤至广西桂林分厂任技师兼雕刻股股长。解放后,他随着中央造币厂播迁台湾,终老于此。

但是另有一份数据显示,在耿爱德(E,Kann)的「中国币图说汇考」编号834K一枚民国二十五年布图二十分镍币,在布图的下方有『WCH』三个英文字母,据耿爱德的考证,这是黄伟存英文名字Wei Chung Huang(伟存,黄)的字头,耿爱德在离开中国的前夕,一九四九年才收集到这一枚签字币,也发表在他的著作中。如果这个考证属实,那么这个签字的资格,代表他在民国25年已经进入上海造币厂,而且是首席雕刻师,这与上述民国二十六年抗战那一年才由王寿全介绍进厂有很大的出入。

一九三七年七月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黄伟存随着中央造币厂迁往桂林,这段抗日期间,他雕制十多种有签名的纪念章,这些纪念章题材范围甚广,人物、风景、建筑、凉亭、孔雀、狮子,还有扁舟帆船、拱桥牌楼以及正在冒烟的烟囱等,精采丰富,变化多端,做为钱币雕刻师,而勇于突破钱币的狭隘空间,运用白描,尽力挥洒,粲然成林,是中国近代货币艺术的奇葩,弥足珍贵。

大约一九七五年,黄伟存的遗孀把十多枚仅存的纪念章,在台北卖给已故前辈收藏家姚荫昌,当时黄的遗孀已经七十多岁,说得是广东话,姚荫昌是福建人,二人唊唊杂杂,没法听懂黄伟存的生平,姚荫昌生前回忆这段往事,犹觉遗憾。

荫老所买到的这十多枚纪念章,没有前述『WCH』的布图签字币,而且几十年来,也未闻此币的出现。据黄的遗孀告诉姚荫昌,本来黄伟存带了几十枚钱币到了台湾,后来小孙子这个拿,那个丢,最后就剩下这十来个啦。呜呼,国之瑰宝,旷世奇珍,就这样散佚,我们今天只能就陆续发现的黄伟存签字章,寻找他的蛛丝马迹。

一九九五年桂林的孟国华在『香港钱币研究会刊』以一篇『一束鲜为人知的泉坛奇葩』介绍黄伟存的纪念章十种,这是黄氏作品,首度最完整的发表,但时间上,已经距离黄氏任职桂林造币厂超过五六十年。孟国华娓娓述说黄伟存的十种纪念章,文笔洗炼,简洁优雅,惊动收藏界,黄伟存的纪念章也一夕暴涨,事实上这些纪念章当时的发行量就局限一隅,甚或试铸未发,加上时值战乱,被保存至今的,都要有几分运气。

姚荫昌获自黄伟存的遗物,在孟国华所列的十种,就少了马相伯和桂林展览会等二品,但另外多了一品『庸之杯小足球锦标赛 冠军』的孔祥熙双色人像章,这个章,台中陈志东还找到一枚单色的亚军章。此外也偶有见到黄伟存签字的『财政部职员证章』等,究竟黄伟存雕刻了多少纪念章,至今还是个谜,但本文还是尽力追踪,并制成一张表,供大家参考。

值得注意的是,二十八年铜币壹分,布图下方签有大『桂』和小『桂』二种,另外三十一年半圆布图镍币也见有『桂』字一种。这几枚钱币『桂』字的笔法,与黄伟存的纪念章字迹相同,判断也是黄的手笔,最近这几枚『桂』字钱币被重新雕制赝品,上当的收藏家还真不少,事实上只要留意比对『桂』字的笔法,真伪立判。另外姚荫昌早年向张璜购得一枚蒋像背布图半元的试铸红铜币,由于该枚蒋像与『桂林造币分厂二周年纪念』的蒋像同模,相信也是黄伟存的作品之一。

黄伟存似乎喜欢在纪念章上签名,但更喜欢卖弄文字。大篆、小篆、铁线篆,还有隶书、楷书,常常在同一枚纪念章上夹杂不同的书体。同时他应该有很好的绘画基础,而且热爱桂林山城和他的工作环境,桂林造币厂的所在地白龙洞,他用『斧劈皴』,桂林名胜天南一柱的独秀峰他采用『披麻皴』,烟雨迷蒙的漓江山水则用『泼墨法』,这样多才多艺又热情洋溢的人物,创造了中国造币的第二个黄金时代。

中国造币的第一个黄金时代,是在宣统及北洋时期,由意大利人L.Giorgi为首席雕刻师的天津造币厂为代表,当时是以银币为主流的造币工艺。但是民国二十四年十一月以后,中国实行法币政策,脱离了银本位制,所以这第二个黄金时代,无法避免的以铜币和镍币为主流,黄伟存是这个时代的代表人物。加上适逢战争的艰难,物料与材料的不足,无论模具的钢材、淬火冶金技术,还有做为币材的轧铜板,皆取得不易,但黄伟存在这么匮乏的环境下,创作不懈,彰显民族战争的悲壮史诗。

本篇的导文提到黄伟存是个『永不服输』的雕刻师,的确他三刻孔祥熙,三造桂林风景图,求新求变,技法峥嵘,甚至钱币的外型都亟思突破,中国工程师学会二十届年会纪念章,他就尝试齿轮型的外缘。战争的中期以后,轧铜板欠缺,就用翻砂铜饼,压印地球醒狮图、桂林展览会、白母马太夫人荣寿纪念章等。他不拘传统窠臼,奋斗不懈,永不服输。日本从甲午战争开始侵华五十年,中国永不服输,最后胜利归给中国。

可惜的是,黄伟存的作品,存世数量非常稀少,而且膺品充斥。在下表中,共计列出货币四种,试铸币一种,纪念章十几种。货币的四种,仅二十八年布图壹分『大桂』,存世数量较多,约二、三十枚,『小桂』只剩大约一半的数量,镍币半圆『桂』字,耿爱德目录评价「两颗星」,意思是「存世数量十枚以下」。布图二十分『WCH』,今天未闻有任何收藏纪录,但耿爱德评价五十元,超过长须龙银元的30元或孙文十六年陵墓的35元。至于纪念章十几种,其中约有十种,存世数量都在个位数字,原因是这些都不是货币,材质又是很不起眼的铜镍,过去的收藏家也不认为有收藏价值,以致没有受到刻意的保存,甚至连黄伟存自己都没有完整的保留下来,所以今天和未来的收藏家,只要能够收集下表中的十种,就已经可以称的上是黄伟存的拥护者,纪念章的大收藏家。

附注:

大约十年前,我就试着写黄伟存,但是因为他的签字纪念章收集非常困难,这篇文章始终无法定稿,本次第四届铜元研讨大会在广西南宁召开,因黄伟存的作品主要在抗战时期的广西桂林造币厂制作,遂尽力完成这篇专文,希望把这位奋斗不懈永不服输的钱币雕刻大师介绍给大家,事实上,这个工作早在十多年前,桂林的孟国华老师已经写过专文发表在香港,我这狗尾续貂写的不好,请泉坛先进能与指导。

本文应广西钱币学会邀请,将发表在这次铜元研讨大会的专刊与台湾的台北市集币年刊,同时也发表在 收藏大本营和钱币天堂两个网站,请大家不吝赐正。

图一:孔祥熙的三种纪念章

由上而下,分别制作于民国29年、30年、32年。

上图:孔祥熙七分脸侧像,纪念桂林分厂开铸二周年,背面为蒋介石正面像,是中外都极为罕见的双面人像纪念章。

黄伟存用『铁线篆』签字,也是他所有签名中唯一的铁线篆。

中图:庸之杯小足球锦标比赛,双色人像冠军章,系黄伟存本人携带来台的劫后遗珍。这是黄伟存作品系列,唯一的一枚双色人像,肖像上一层红铜皮,不像是镀的,工艺技术是个谜。台湾收藏家陈志东收有相同格式的『亚军』章,没有作双色处理。这两枚目前都是孤品。

下图:孔兼部长就职十周年纪念,与庸之杯相同,是九分脸侧像。此章甚为罕见,估计存世数量不足二十枚。

具体见下:

 

黄伟存雕制的 孔祥熙三种

image.png

黄伟存唯一采用 铁线篆 签字的纪念章及特写

image.png


image.png

庸之杯小足球锦标比赛,双色人像冠军章,系黄伟存本人携带来台的劫后遗珍。这是黄伟存作品系列,唯一的一枚双色人像,肖像上一层红铜皮,不像是镀的,工艺技术是个谜。台湾收藏家陈志东收有相同格式的『亚军』章,没有作双色处理。这两枚目前都是孤品。

image.png

孔兼部长就职时周年纪念:

image.png

孔兼部长就职十周年纪念,与庸之杯相同,是九分脸侧像。此章甚为罕见,估计存世数量不足二十枚。


图二:蒋介石两种纪念章


上图:蒋委员长肖像章,还我山河民众努力,银质,另见有红铜质。此章制作于民国二十六年,可能是上海造币厂发行。此章伪品甚多,真品银铜各只见过一枚,存世数量五枚以下。

image.png

image.png



下面为赝品,有银质与红铜质:

image.png

赝品

image.png

赝品



下图:桂林造币厂二周年纪念
正面蒋介石,但是黄伟存的签字,极简单,又一个『伟』左一个『刻』,草书,这是黄伟存签字章唯一的草书。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图三:黄伟存雕科技法的表现:

上图:『桂林分厂成立周年纪念』正面,这是黄伟存在桂林的第一枚签字作品,大开大合,一登场就是巨匠手笔。黄伟存用『斧劈皴』表现桂林造币厂的所在地白龙洞,两峰相称,颇有北宋范宽『溪山行旅图』的意境。


image.png


image.png


特写:『桂林分厂成立周年纪念』背面,这可是民国『最美丽的布图设计』,黄伟存在这枚纪念章,精心布局,由里而外,党徽的直线光芒与布底纹交织,再与外缘万字纹形成多层次的反光点,平面设计而能够立体闪烁,古往今来没有第二枚。

image.png




上四图:『桂林市成立纪念』『陈市长就职纪念』白铜与红铜各一枚

此章黄伟存创造了一个纪录,就是古今中外唯一的双面签字章,推测本来应该是独立的两个章,被合并起来了。这个章惊奇之处很多。技法上,黄伟存采用『披麻皴』雕造独秀峰,步步高升的凉亭四座,曲折婉延的栏杆小径,『悠然见南山,心远地自偏』,这个大不盈寸的小小纪念章,竟能有陶渊明意境?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此章的独秀峰分从三个角度打光摄影,立刻变成三个不同的面貌,左边如群仙聚宴,中间如卷石崩云,右边就让大家自己想象了。平面雕凿而能制造不同角度的反差,鬼斧神工当之无愧。

image.png


『庇荫群生』与湖边的栏杆相掩护,这又是一奇。大榕树的右下边,有两童子似乎在下棋,您发现了吗?


image.png


从另一个角度打光摄影,水波纹、两童子和右边的远山,显得更清晰了,黄伟存的技法就是这样,不同的角度,产生另一个惊奇。

image.png



下图:黄伟存制作的纪念章,外型以『桂林展览会』与『中国工程师学会二十届年会』最具突破,这两枚的吊环都一体成形甚为突出,在模具上,吊环内的扁洞,很难打穿,这是模具师的一大考验,也许这个穿孔也遭遇到类似『安徽十文方孔铜币』的困扰,铸额不多,两枚纪念章都非常罕见。

正面的漓江山水烟雨迷蒙,黄伟存采用『泼墨法』恰到好处,将远山近水,渔船与载着鸬鹚鸟的小舢板绘入其中,『桂林山水甲天下』,一张充满动感,桅杆直上天际的渔父图,被黄伟存浓缩在大不盈指的方寸间,古往今来已无第二人。

 image.png




暂无留言

*为必填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