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來在錢刊及網路上發表了些論述,因此與不少的同好及商家結緣,承蒙各前輩先進與店主的厚愛,除了學到更多的知識與技巧外,更得以親近不少珍稀罕見的錢幣及資料,若當時相機在手即合影留念。閒暇之餘回味無窮,不禁想起古早之時某牌手錶的經典廣告名句“不在乎天長地久,只在乎曾經擁有”,可謂過我手即我有;獨樂不如眾樂,剪貼一下發出來養養眼分享。“過我眼即
多年來在錢刊及網路上發表了些論述,因此與不少的同好及商家結緣,承蒙各前輩先進與店主的厚愛,除了學到更多的知識與技巧外,更得以親近不少珍稀罕見的錢幣及資料,若當時相機在手即合影留念。閒暇之餘回味無窮,不禁想起古早之時某牌手錶的經典廣告名句“不在乎天長地久,只在乎曾經擁有”,可謂過我手即我有;獨樂不如眾樂,剪貼一下發出來養養眼分享。
“過我眼即我有”,沒上手的也可以自我感覺良好一下。
1-long whisker
2-1911-dot
3-1911
簡圖介紹一下邊齒的成形方式,其實這內容連同其他造幣工藝的基本常識,十多年前我已在各錢幣論壇反覆說明多次,但仍然有泉友使用“滾齒”的說法,大誤。然誠如《鑄錢工藝》所言:“書中祇能言其大略”及“赴鑄錢局觀看”,造幣的標準作業程序我也是想了多年、參考多本書以及請教同好先進(包括“赴鑄錢局觀看”),才稍略窺其貌。
成形圖剪貼自拙作《百年銀圓》。
直齒也稱絲齒,英文一般是用reeded edge,英國有時會用milled edge。
Q1:“真品帆船三鸟的阳光线必定穿过壹字吗?”
A:上海中央造幣廠所出船洋之模具,全數由美國費城造幣廠製妥後再運交,出廠前檢驗嚴格(剔除率約15%,以重量不足為多),意即製作精美、品質穩定,也是版式難分的原因。所以光芒穿越壹字是我辨識時的重點之一,當然還會觀察其他地方與整體性的感覺。因個人目力所及數量有限,其他泉友見解不予置評;
Q2:“看见过一次P盒的三鸟,阳光线没穿过壹字。”
A:我相信P/N記是鑑定能力良好的公司,但我不迷信P/N記的能力,假幣入盒及真幣評假的情形不勝枚舉,畢竟中國幣非美國錢幣有極其完整的資料可為鑑定依據。
Q3:“官方正规造币厂的银元边齿的沟槽和正面内齿有整齐的对应关系,是吗?”
A:圖片很清楚,邊齒的凹槽與幣緣的馬齒沒有對應關係。請參考此二枚不同的大清有點版對照圖
“这种边齿是怎么拍出来的?之前见过PCGS有类似的图片效果,一些高档币提供环绕的边齿图片,非常清晰”
我整理一下材料,改天發帖介紹。
此題易解,難度在於樣品的取得。
首要就是“天時地利人和”,其他工作環境與上手時間短促,還有就是PS的功力,實際結果差強人意。幸運的是七八年前打盒幣尚未如此瘋行,老藏家及商家也信得過本人,才有此機運。現在真正的藏家已屬extremely rare 的“珍稀”級,絕大多數的新買家迷信打盒幣,見裸幣即手足無措如入險境般步步驚魂,搞得像樣的好品裸幣都似奇貨般了。
故【此情可待成追憶】,機會不再。
這帖原本預計多上枚幾種少見直齒銀幣的邊圖,發上後覺得圖檔太大因此部份未上,補發。
張漢立克納浦廠試打樣幣之光緒元寶七錢二分鎏金版銀幣銅樣,可比較專業與個體戶在能力上的區別。
其他兩枚養養眼
這是“示意圖”。以簡化的素描圖說明硬幣的成形,需上模、下模及模圈三者,缺一不可。花紋、齒邊(或光邊)皆在此一次完成。是幣胚進入、在模腔壓印、成幣脫離等步驟的示意,以順時鐘方向依序進行。這是參考前人繪製修改,存有舊圖檔的可比較一下兩者差異。
完整的進料、壓印、脫模程序單以文字說明常人很難理解,對毫無機械製造工法概念的人上千的文字及圖片也未必能懂。論壇上沒有容量限制,所以還可用較詳細的方式介紹,且可以照片、素描圖並用;依我經驗,即便當面交流,碰上沒概念的千言萬語也如雞同鴨講,常要當場繪圖,看帖子就能理解的其實不多。
換成紙本印刷時要考慮篇幅,譬如以我這本設定為“雅俗共賞”的錢幣鑑賞書《百年銀圓》來說,造幣工藝這題目算是既枯燥又次要,有興趣的讀者估計是少數,所以控制圖文合計可排在兩頁內,還要考慮美編排版後的視覺效果能滿足我的要求,“祇能言其大略”。兩頁的版面只容納得下最多六張圖(六格)來說明機製幣基本製程,所以將至少四張才能完整表達的,壓縮成一張“示意圖”擠在一個格子內,這個格子形狀要與其他五格一致。若是在雜誌上刊登,又可以用另一手法。
這就是“如欲詳細考求,必須親赴鑄錢局觀看,從進料起到出錢止”的緣由。
參考一下美日兩國國家造幣廠的示意圖
1. 美國財政部造幣局(UnitedStates Mint)官網對印花(striking)的介紹。24個字+連續動畫 (我截圖“示意”一下) ,想要簡單的在一小格空間中說明一道工序,只有使用動畫。自我上網以來,該官網改版多次但這批示意圖只有微調,十餘年來除改動畫幾乎未變。
2. 日本造幣局官網在印花(coining)工序的介紹,十餘年來大同小異
https://www.usmint.gov/circulating_coins/indexc526.html?action=coins
http://www.mint.go.jp/eng/production-eng/eng_operations_coin_process02.html#c02
本帖原意是請大家用另一種角度欣賞稀見銀幣的邊齒之美,造幣工藝方面談太多有點離題,恐影響觀賞興致,
相關題目會盡快另行介紹。
東方紅兄這麼認真,非常好。待我先準備妥回應亞高兄詢問攝影法的帖子後,再把此與fcd兄的問題合併整理,逐一發帖另外說明。一次講太多無法消化,慢慢來才能吸收。
亞高兄“这种边齿是怎么拍出来的?”,請參考【全景式攝影法】
http://bbs.shouxi.com/forum.php? ... mp;extra=#pid112131
遲到總比缺席好,請參考
【工藝淺談】造幣印花機上的“送料”
http://bbs.shouxi.com/forum.php? ... mp;extra=#pid190110
造幣工藝知識從哪來?
http://bbs.shouxi.com/forum.php? ... mp;extra=#pid213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