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話評級】統一評分標準及電子識別系統可行嗎?

【现代当代优秀论文文章】 2025-09-01     39
長久以來,除真偽外,品相分級的標準是「各人心中一把尺」,因此評級風氣興起後,“統一標準”是各界共同的願景。這想法在’03年測試時,Coin World雜誌也有請教過ANA(美國集幣協會) 專家。“冷飯熱炒”,把當時整理的文字再拿出來,看看有沒有變味﹖【閒話評級】’03年對評級公司的“無預警測試”http://bbs.shouxi.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9039&extra=page%3D1由上述「無預警測試」結

長久以來,除真偽外,品相分級的標準是「各人心中一把尺」,因此評級風氣興起後,“統一標準”是各界共同的願景。

這想法在’03年測試時,Coin World雜誌也有請教過ANA(美國集幣協會) 專家。“冷飯熱炒”,把當時整理的文字再拿出來,看看有沒有變味﹖

【閒話評級】’03年對評級公司的“無預警測試”

http://bbs.shouxi.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9039&extra=page%3D1

由上述「無預警測試」結果可知,美國這個目前集幣風氣最盛、市場最成熟的國家,經歷長久的混亂狀態後終於在1970年代開始推廣錢幣鑑定評級,過了數十多年的“實踐”,標準還是沒有「統一」﹗早期有些「業外人士」鼓吹ANA成立機構來統一評鑑標準,也提倡「電子識別系統」來鑑定評級云云。

不過根據ANA內對此問題有長期研究的專家認為,該提議固然十分理想,但在「實踐上」卻是行不通的。因為最早推動統一評鑑標準的就是ANA,也就是說大家對其所訂標準及服務不甚滿意才會冒出新的競爭者;如果有某一標準是被大家接受的,眾人自然會向其靠攏。

這位專家還具體的提出困難所在:

1. 在提出這些議案前,是否徵詢各錢幣鑑定評級公司有無興趣加入此計劃?這問題沒解決前一切免談。(日前在Long Beach Coin Show遇公博段兄,稱國內評級公司已超過100家)

2. 現各錢幣鑑定評級公司運作都很順暢,為何希望或需要加入此計劃?它們能在大肆變更既有系統後得到什麼利益?

3. 根據什麼標準及由什麼人來審核標準?

4. 美國集幣協會要額外雇用多少人來推動?什麼樣的人夠資格?這些人從何處召募?薪資要給多少?

5. 「誰來查警察?」,實施後要如何及由什麼樣的方法來防止執行時發生偏差?

6. 要如何收費?儀器要定期校正,鑒定師要多久來被「鑒定」一次以保證其精準度?是否鑒定師及「鑒定」鑒定師者都要重新鑒定一次?

7. 在何處鑒定?集幣協會所在地?召開大會時?各錢幣鑑定評級公司所在地?這都牽涉到大把銀子。

至於「電子識別系統」,如果是應用在珍稀錢幣或樣幣上是可行的,這是因為此等錢幣版式非常有限,所以可用類似指紋對比方式鑒定真偽或改刻。但錢幣鑑定評級是藝術不是科學,鑒定師不是電腦專家而工程師又不懂錢幣,因此電子系統雖可「識別」磨損、碰傷及花紋深淺等,但遇上版別如摩根銀元不只數百上千種,就是噩夢一場。更麻煩的是光澤及美觀度無法辨認,尤其光彩吸引力的認定極為主觀,每人眼光不同。因此想廣泛地推動電子識別系統來作全體錢幣鑑定評級,在吾輩可預見的將來,大概還不會發生。

個人意見:

1.     建立最多數據的評級公司,願意分享予同業嗎﹖

2.     統一標準分享數據庫的資料,對領先的評級公司有什麼好處﹖

來幾張照片,看似無關,只是表示"不一統",參考即可

某日,洛杉磯某地的汽油價格,高速公路相隔一個出口的兩處加油站,距離不到3 km。

Chevron  3.45/gal
76  3.43/gal

ARCO  3.09/gal
Mobil  3.35/gal
(最底下的數字,品種:高級汽油,單價:美金/加侖)
gas-1
113253hnin5nfaggi2xxgf.jpg
gas-2
113255vu9g6grcc80r99jz.jpg
gas-3
113257mxirxxxi9icq4xxz.jpg
評級公司的專業不包括學術研究
評級公司的專業不包括學術研究,如果編號、年度、版別發生錯誤,即便不是貨主填表的過失,是評級公司沒有查證、考證或複檢,個人認為不必深究,請他們更正之即可,若在幣展有攤位或許當場就解決了。
舉銅元名品“四川當三十”為例,2010年黃華樞與2018年QDB/RBW的這兩枚,幾句有力的舉證,SBP立馬送去重改(當然也是有地利之便,前者在幣展會場重裝盒、後者只要幾分鐘車程)。以PCGS XF40這枚來說,個人認為出品人有責任:如此重器,竟然不在乎標示錯誤。
人會犯錯、機器也會故障;有這樣的認識後,就不難理解很多狀況了。
以上  請參考
當三十-NGC
113539ntr05eoa50eeekuy.jpg
當三十-PCGS
113540f2rot6fto6xomzfx.jpg
科技的進步日新月異,人工智能排障固然是不可逆的趨勢,但關鍵是應用到硬幣的鑑定及評定這領域時,能夠達到什麼樣的程度。幾年前聞P在進行中,或至少試圖以科技解決部分問題。
首先要輸入大量的、正確的數據,這在當代以收藏為目的而發行的精製幣,大概不成問題。在流通幣方面,非想像中的單純。“隔行如隔山”,近年來已不在這方面操心,待P/N具備以此新法處理摩根銀元、和平銀元等美國硬幣的能力後再來了解。
“科技以人為本”(或譯成:科技始終來自於人性)這句諾基亞非常生活化的廣告詞令人印象深刻。
另外牢記在心的一句,是常在有關科技、歷史的電視節目聽到的:
無論科技如何進步,只能跟使用者一樣好。
(Only as Good as the Person Who use it./ A Tool is Only as Good as its User.)
我與P/N沒有往來,但幾年前受託處理某事,在幣展與P記“人工排障”溝通。心得是:當有內在障礙時,人性甩科技幾十條街。
暂无留言

*为必填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