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收藏外幣人口低,有關西洋古幣及早期金銀幣是個冷門的話題,迴響也少,但以探討造幣工藝角度來看,溯古方能源今,這問題若忽略,知識的拼圖就無法完整。日前有同好詢問“一些大型泰勒好像是用滚轴碾压机器压出来,再用剪子剪下来”,由於中國沒有使用此方式製造錢幣,故過去未曾發帖介紹,在此非常簡易地說明一下,各位有點基本概念即可。滾壓式造幣的由來早期的
國內收藏外幣人口低,有關西洋古幣及早期金銀幣是個冷門的話題,迴響也少,但以探討造幣工藝角度來看,溯古方能源今,這問題若忽略,知識的拼圖就無法完整。日前有同好詢問“一些大型泰勒好像是用滚轴碾压机器压出来,再用剪子剪下来”,由於中國沒有使用此方式製造錢幣,故過去未曾發帖介紹,在此非常簡易地說明一下,各位有點基本概念即可。
滾壓式造幣的由來
早期的螺旋式壓印機力道不足,無法製作大型硬幣,然而市場又有大量需求,必須找出辦法解決。據了解,十六世紀的1530-1540年左右,德國紐倫堡地方的工匠與造幣者,想出來以兩個刻上圖案的滾輪在金屬薄片上同步壓出正反面錢紋後,再將其切下,即可製出大型硬幣。
此法一直到十八世紀中,被逐漸發展成熟的新式螺旋式壓印機取代、淘汰。惟有證據顯示,極少數地區一直用到1830年代。
位於德國紐倫堡之日耳曼國家博物館藏滾壓式造幣機及日期為1598年的幣模
滾壓完成後,將有圖形的軋片沖下。
底下是尚未硬幣切下之瑞典1679年銅幣軋片
1_museum Nurnberg
1_Sweden_ 1679
捷克的克魯姆洛夫博物館收藏之機器
德國及義大利博物館藏之滾輪式幣模
2_Cesky Krumlov_Czech
2_Museum_Maximilian_1572-1576
2_Museum_Parma_Italy
瑞典以造幣工藝為主題製作的系列紀念銅章,上方的1600數字表示十七世紀時該國使用的造幣方法。全系列尚未收集完成。
以上 請參考
3_sweden_1600 (1)
3_sweden_1600_2
今年九月初遊德時搭機從維也納入出,順道至藝術史博物館(Kunsthistorisches Museum)參觀,該處設有錢幣展示間,總算見識模具與壓印成的實物拍了些照片,這是其中幾張分享各位。
建築物十分宏偉,對面是形狀相同的自然史博物館。
3
2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