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藝淺談】幣面上的“同心圓”

【现代当代优秀论文文章】 2025-09-01     32
本帖基本上是十年前或更早的老帖,現在補充幾張清晰大圖,綜合重新整理一下供對造幣工藝有興趣泉友參考,由於若干圖片是早先受限制時所製故畫面較小。“同心圓”:機製幣地章上偶而會出現明顯的同心圓,譬如這兩枚大頭輔幣。同心圓 (1)同心圓 (2)這是在製模過程中,鋼模胚體施工較粗糙所造成的結果。幣模在壓印前是將鋼棒切削成尖圓錐棒形狀,再上機器以二原模壓出;由

本帖基本上是十年前或更早的老帖,現在補充幾張清晰大圖,綜合重新整理一下供對造幣工藝有興趣泉友參考,由於若干圖片是早先受限制時所製故畫面較小。

“同心圓”:機製幣地章上偶而會出現明顯的同心圓,譬如這兩枚大頭輔幣。

同心圓 (1)

101212yoo6lovveffayvxi.jpg

同心圓 (2)

101236aea9ph3tkb3e1bem.jpg

這是在製模過程中,鋼模胚體施工較粗糙所造成的結果。

幣模在壓印前是將鋼棒切削成尖圓錐棒形狀,再上機器以二原模壓出;由於車削成尖圓錐體時是分階段加工,若第二次精加工時車出的圓錐表面粗糙不光滑,成形後的幣模會留下凹痕,因此壓製出的硬幣地章表面就會出現凸起的同心圓。

die-3
101457zrnrlqe4e2x525ca.jpg
die-process[1]
101704xlxczcalhuchu4cg.jpg
die-process[2]
101711k4c3pn4kpbbq0nfq.jpg
幾張照片是自鋼棒至模具完成情況,圖稍小不容易看清楚,但可略有全貌之概念。
die-process[3]
101827u5bob0590uhsl06l.jpg
die-北洋
102519nomyx0ughs4cs7xs.jpg
即使是近代,造幣廠基於成本考量,工序盡量省略。除非車床施工後再研磨,也難完全避免這種情形,附上美金的例子。
同心圓 curved gouges (1)
102821o8uso6ojyy8uh0hh.jpg
同心圓 curved gouges (2)
102822p6qzsd4tdl9p5qln.jpg
在評分幣,幣面上的“同心圓”沒有影響,參考這枚MS65的大頭中圓,圖片截自PCGS官網。
在某些人眼中,這現象可能會算“同模傷”了。
以上
請參考
同心圓 (3)
103126nt2cgfz6g2220psc.jpg
同心圓 (4)
103127fbmpjicopozdyic5.jpg
剛開始玩錢時,還沒有網路,資訊缺乏外查找非常困難。反觀歐美,公立圖書館至少有套克勞斯目錄,有的每年更換新版並廉價讓售舊版,早期所購得的許多絕版書就是來自圖書館出清的,其他如雜誌期刊及現在的網路都有很多可查看,有機會就分享大眾。
福建所造的銀幣面值大於兩角的,實物僅見龍洋大名譽品“福建官局造光緒元寶七錢二分”,三錢六在海關報告中有記載模具已同時備妥,但從未發現有實物留存,可能永久遺失。
大頭壹圓與中圓的版式內所謂的“福建版”說法,我個人持保留態度。因為根據福建錢幣學會編著的《福建貨幣史略》(2000年中華書局出版):“民國期間,福建所鑄造的銀幣均係銀毫輔幣,面值為一毫、二毫”,流通幣有中華元寶(都督府造及銀幣廠造)、中華癸亥、民國十三年、民國甲子等,但沒有大頭二角及一角。若大頭銀輔幣曾在閩批量生產,很難想像福建的學者及錢幣學會均無所悉。
同好先進如有文獻史料,歡迎提出解疑。
福建銀幣
105615lmr6qa6cxnatvr5t.jpg
暂无留言

*为必填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