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水深"還是“水渾",傳統古董店的“六不"

【现代当代优秀论文文章】 2025-08-31     22
轉自朋友近日所發的微博,覺得可分享大家,尤其是“時代變了,很多東西自然在變,但總有些不變的也不應變的,是謂宗"。六不 (3)六不 (2)六不 (1)不久前還有一篇,也十分有趣,順便轉上請各位參考水不深_2水不深_1路人甲兄看帖仔細、回帖認真的態度,令人敬佩。完全同意兄說的“这店家老板应该个是个将收藏当职业,把卖东西当兴趣的人,因为看的出来有那种专职收藏的藏家

轉自朋友近日所發的微博,覺得可分享大家,尤其是“時代變了,很多東西自然在變,但總有些不變的也不應變的,是謂宗"。

六不 (3)

124223e5oxo0b6g3xgoo3t.jpg

六不 (2)

124225lkldqz5c55qanc74.jpg

六不 (1)

124226fs4yp143s03qp43l.jpg

不久前還有一篇,也十分有趣,順便轉上

請各位參考

水不深_2

124333b37qpq13tpzqjf60.jpg

水不深_1

124334ty2piifzoif62d44.jpg

路人甲兄看帖仔細、回帖認真的態度,令人敬佩。

完全同意兄說的“这店家老板应该个是个将收藏当职业,把卖东西当兴趣的人,因为看的出来有那种专职收藏的藏家所固有的性格与拗脾气!"

有如一位前輩先進描述某老闆時說他有“職業的驕傲",很多藏家也有這種帶傲氣的老派作風,有所堅持有所退讓。

此帖內容轉自朋友的微博,十多年前是某收藏雜誌小編,才高八斗也跟得上時代,難免偶與總編有異見。每當遇上爭執就到古玩店“採訪",我想這些古玩店老闆看這個底氣實力俱備的小姑娘,“字字鏗鏘"的肺腑之言脫口而出,令這有才華的聽了也五體投地;雖不知詳細內容,因對這位小盆友的信心,“我反正信了"。

時代的確是變了,很多東西都在變,“但總有些不變也不應變的"。

以個人經歷來說,要與這些“老行家"級的古玩店及藏家往來,光靠口袋深或有幾樣好東西是不夠的,一定要夠的是基本功才能對話。譬如說我遇過無法區別銀幣鎳幣的、青銅黃銅看不出差異的;碰到這種水平,就是一部二十四史,不知從何說起。

青銅(bronze)紅銅(copper)搞不清楚可以理解,就比如很多前輩先進習慣性的用“機鑄幣"而非“機製幣"或某老行家始終講“工部局壹兩"而非“上海壹兩",我當面提醒多次了還是一樣,從小就聽的父執輩用語,要他們改口是強人所難。

很多新人啥都不懂,只想“彎道超車"越級直接找上老行家要人授課,想一步登天來跟別人平起平坐的“交流",當然是“彎道翻車"。更別說這行業不乏“教會徒弟,餓死師傅"的例子,加上“寧為雞口,不為牛後"的觀念,所以國內出不了Spink(1666年創立)這種可能開上三個半世紀的老店。

時代大變, 9102年都快過了;網路時代都是線上接觸,除了不用露臉外還可匿名。難免有老手不方便提問,用個小號出面,但都會禮貌性致謝;每個人作風不同,偶見用來評論他人的,有些看後不理的也就算了;有些明知故問,要來考考你;更有甚者,是純整人來尋開心的。譬如在準備數小時甚至數天後回應“只有一行話"的問題,許久不見反應,一查之下,該用戶提問當天註冊後再也沒有活動,擺明是來消耗你精力、浪費你時間的。狀況碰多了,不如自言自語、自得其樂,(原來我都是用“自說自話",與某前輩先進見面時被指教後改之);與其單獨傳授不如公諸於眾,當然還是有負面效果,如酸言酸語來刷存在感的。

當然,“怕熱就不要進廚房"(Ifyou can't stand the heat, get out of the kitchen.)。或許有人怕熱,所以論壇的帖子少了,多半只有圖片沒文字省事,不發不回最省心。

兄瞧瞧,第一條“不教學"就扯這麼多,再講其他的可編連續劇了。所幸見篇好文,對付邏輯錯亂、惡形惡狀、酸言酸語之類的keyboard warriors還管用,也與怕不怕熱沒矛盾,借來用省事又省心。

http://bbs.shouxi.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2449&extra=page%3D2

“休将明月照沟渠,莫与脑残争高低"

很早就想回應兄台,因故耽擱,如今可輕鬆告別2019,奔向2020。

祝兄

身體健康

新年愉快

Horse & Fragrant

083252tpusnsc9gessg1qj.jpg

溫故知新。近日查閱資料,見一段早先收錄的一段前輩名言,藉跨年之際與大家分享。

“竊我國文字,由大篆而小篆,而隸,而八分,而楷,而草,莫不由繁趨簡,代有進化。原文字所以達意,使能通俗,正可提倡。邇來教育部有簡字表之頒行,蓋有由也。乃若腐儒,斤斤於一字點畫之完整以自鳴其高雅,抑亦鄙矣”。

(羅伯昭 《泉幣》第八期第六頁)

暂无留言

*为必填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