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製幣尤其是銀幣的“包漿"向來是熱門話題,眾說紛紜外各有定見常互不相讓;新手摸不著頭緒,旁人如霧裡看花。國外對此問題深入已久,參考資料多困擾較少。為少費唇舌,今眾人皆將PCGS奉為圭臬,現揀選其所出版之《钱币评级与鉴定 PCGS官方指南》內容若干整理一下供有興趣者參考。本次重點是“環狀包漿",也就是P記說的“邊緣包漿"(peripheral toning)及“靶標包漿"(targetton
機製幣尤其是銀幣的“包漿"向來是熱門話題,眾說紛紜外各有定見常互不相讓;新手摸不著頭緒,旁人如霧裡看花。國外對此問題深入已久,參考資料多困擾較少。
為少費唇舌,今眾人皆將PCGS奉為圭臬,現揀選其所出版之《钱币评级与鉴定 PCGS官方指南》內容若干整理一下供有興趣者參考。
本次重點是“環狀包漿",也就是P記說的“邊緣包漿"(peripheral toning)及“靶標包漿"(targettoning),也就是外圈邊緣呈環狀的包漿。
從欣賞一下誠軒2006年春拍出品的戶部一兩美圖開始
1_peripheral toning (2)
1_peripheral toning (1)
首先看看PCGS對“包漿"、“原始包漿"、“邊緣包漿"及與之相近“靶標包漿")的定義
請注意
各式各樣的元素
產生的顏色不同
2_指南_p.083-包漿與顏色
2_指南_1-toning
再看P記對“邊緣包漿"與 “靶標包漿"的解說
請注意
其中提到了Wayte Raymond紙板幣夾及Wayte Raymond包漿,這是怎麼回事呢。
3_指南_p.086-target toning
3_指南_p.084-peripheral
韋特˙雷蒙(Wayte Raymond, 1886–1956)是美國著名錢幣專家及幣商,有關其人其事將另文論述,此處先介紹所謂的雷蒙紙板幣夾及雷蒙包漿。
如P記說明,雷蒙紙板幣夾是1930-1950流行的紙質錢幣保存夾,因紙的成份有硫和其他化學元素,與錢幣接觸後產生變化形成各種顏色,在銀幣上造成的“效果"特別明顯。
直至今日,雷蒙紙板幣夾雖早已停產但仍深受部份人士喜愛,保存良好的還可以賣個好價錢。
4_Wayte Raymond_HA_2018-11 (4)
4_Wayte Raymond (3)
4_Wayte Raymond (2)
4_Wayte Raymond (1)
雷蒙紙板幣夾不保證產業雷蒙包漿
欣賞幾枚 “邊緣包漿"與 “靶標包漿"圖養養眼
PCGS官網圖,經其認證,必非人工包漿(artificialtoning),免爭議
在銅幣上也有類似效果,較少見
6_coinfact-1
6_1939 dime
6_1846_Type 2, No Motto
5_morgan
5_$1 Trade, PCGS MS67銀
沒事砍砍大山(有說應用“侃”,但早年見到這詞時是“砍大山”,近年來變成“侃大山”,經百度後證實記憶無誤)
有興趣深入,請閱《錢幣評級與鑒定 PCGS官方指南》
http://bbs.shouxi.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1246&highlight=%E5%AE%98%E6%96%B9%E6%8C%87%E5%8D%97
7_《钱币评级与鉴定 PCGS官方指南》
買枚普通大頭的錢
可買好幾本書
只要買對了書
書中自有黃金屋
7_Stay Hungry Stay Foolish
7_Jean-François Millet - Gleaners_18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