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夏逛加州LongBeach幣展時,有香港「祥信金舖」三兩銀條在攤位上待售,見其價格不高就納入袋中。後來又買了件一兩的,事後發現在各拍賣場上也不時出現,故閒暇把玩之餘順便做點筆記,至今恰滿二十年,將舊文重新整理補充一下分享有興趣的同好。兩件各重37克及113克(三兩/3.6盎司),分別為沒有重複的三個戳及四個戳。「祥信金舖」這家商號的資料,有待查考,歡迎指教。1_
2001年夏逛加州LongBeach幣展時,有香港「祥信金舖」三兩銀條在攤位上待售,見其價格不高就納入袋中。後來又買了件一兩的,事後發現在各拍賣場上也不時出現,故閒暇把玩之餘順便做點筆記,至今恰滿二十年,將舊文重新整理補充一下分享有興趣的同好。
兩件各重37克及113克(三兩/3.6盎司),分別為沒有重複的三個戳及四個戳。
「祥信金舖」這家商號的資料,有待查考,歡迎指教。
1_祥信金舖 (1)
1_祥信金舖 (2)
1_祥信金舖 (3)
1_祥信金舖 (4)
市面早已充斥假碇,故先前遇上香港「祥信金舖」銀條時雖價錢不高,以為是新貨沒有下手。後來除見諸拍賣目錄外,亦收錄於英國大英博物館出版的《大英博物館所藏中國元寶目錄》,根據館方之研究,其係澆注於平底長方形模中,液態表面張力使銀條在冷卻後邊緣呈現弧形。銀條正面戳有不同戳記四種:
1.「祥信金錢商標」;
2.「香港文咸東街」;
3.「電化純銀條」;
4.「香港祥信金舖」。
銀條型態重量有多種,正面戳記分類有三種:
不同四種戳記俱全;
有上述印記之前三種;
有上述印記中之兩種,存世者見有戳1、2或1、3兩式。
《元寶目錄》刊大英博物館所藏之香港「祥信金舖」銀條,重分別為124.17g(4盎司)、62.36g(2盎司)及16.11g(半盎司)。其中4盎司的「祥信金錢商標」打了兩次。由此可知,祥信金舖銀條的重量有英制及港兩之分。
2_祥信金舖 (5)
南京中央政府在1935年11月4日宣布廢兩改元放棄銀本位,香港政府在五天後跟進,宣告已港元為貨幣單位,全面收回白銀並設立外匯基金。此後港紙港幣逐漸普及,推測「祥信金舖」銀條年代在此前後,也就是說應是戰前產物。
文咸街
文咸街得名自1848年3月至1854年4月間的第三任香港總督文咸爵士(SirSamuel George Bonham,1803年-1863年)。街道英文名中的Strand意指海灘、河岸。後來分為文咸東街(BonhamStrand)及文咸西街(BonhamStrand West)兩條街道。
文咸街一帶的上環,原處海邊,是當年(1841)英軍登陸的地方。香港開埠初期上環在1851年發生大火,數百棟樓宇毀於一炬,時任港督文咸提議把房屋瓦礫混合山丘沙石堆到沙灘,填海造陸成為離海岸稍遠的新區。文咸街名保留了其歷史背景。太平天國事件,逃港華人帶來資金和營商經驗,上環逐發展成華人貿易集中地。幹諾道西為當時的食米批發中心,德輔道西一帶則是海味和鹹魚的集散地。
香港開埠後,上環是華人聚居的地方,英國人及其他外國人則住在中環。文咸東街在香港上環,也是華商聚集之處,商業興盛,有許多錢店及銀號為民眾商家兌換/收購銀兩銀錢。
網上有張香港街頭照片,難以辨認,參考參考
3_文咸街_祥信金舖
香港「祥信金舖」上的「電化純銀條」戳值得一提,當初沒有找到資料不了了之,近年隨網路發達較為容易,簡單摘錄描述一下。
香港是亞洲最早有電力供應的城市之一,成立於1889年的香港電燈公司亦是目前世界上歷史最悠久的電力公司之一,首間電廠在灣仔發電廠。1890年12月,港燈開始為香港島部份地區提供電力,包括中環德輔道中的首批電街燈,初期發電量100千瓦。除中環以外,今日的日街、月街、星街、光明街及電氣街一帶,是香港首先有電力供應的地區,日、月、星三條街道的命名與《三字經》裡的「三光」有關,源於《三字經》裡「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比喻電力帶來光明。灣仔發電廠於1922年停產拆卸。
1910年,西環及洋人聚居的太平山頂開始有電力供應。為應付需求的增長,1918年港燈興建第二間發電廠──北角發電廠開始投產,初期發電量為2,500千瓦。位於北角的電氣道(Electric Road)及大強街(Power Street)因此而得名。1922年,港燈開始供應在港島北部行走的香港電車電力。
由以上資料來看,早期電力以供應照明之用,後來的第二座發電廠材供應工商業用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