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幣工藝知識從哪來?
【现代当代优秀论文文章】 2025-08-29 25
知識就是力量。無知也是一種力量,卻更具破壞性,只是多數人沒有察覺。有關【造幣工藝】的解說非常多,海外網路搜索隨手可得,但需要相當的外語能力及基本知識才能理解。國內少見,造幣工藝知識乃至於機械常識的缺乏,使別有用心者有可趁之機。這方面的書籍非常少,但不能說沒有。若能參考專業或專家的資料、或參觀造幣博物館等,比只憑想像就高談闊論的好上太多。無
知識就是力量。
無知也是一種力量,卻更具破壞性,只是多數人沒有察覺。
有關【造幣工藝】的解說非常多,海外網路搜索隨手可得,但需要相當的外語能力及基本知識才能理解。國內少見,造幣工藝知識乃至於機械常識的缺乏,使別有用心者有可趁之機。這方面的書籍非常少,但不能說沒有。若能參考專業或專家的資料、或參觀造幣博物館等,比只憑想像就高談闊論的好上太多。
無知者眾,別有用心者才有可趁之機。
介紹幾本供大家參考:《鑄錢工藝總論》,兩册,光緒年間出版,是所知有關機製幣最早的中文書。雖“書中只能言其大略...”,卻極具價值,原本異常難找,最早是前輩先進將其單位中的原本影印給我,但只有上冊(全文字),獲益良多。後來在杭州馬定祥前幣研究中心看到原本,用相機拍了下冊(文字及插圖)。
前幾年,另一位前輩先進,幫我買了近年出版的複印本。更加促使我推廣造幣工藝知識的想法,將原06年的舊帖修改補充發上,炒個冷飯也不負前輩先進們的託付。
這些少數人認為是“保密”的知識,百多年前已公開流傳;愚民政策在網路發達的新世紀還能撐多久?
1_鑄錢工藝總論 (1)

1_鑄錢工藝總論 (2)

1_鑄錢工藝總論 (3)

馬定祥舊藏原本上的插圖及影印本的內容文字
2_鑄錢工藝 (1)

2_鑄錢工藝 (2)

2_鑄錢工藝 (4)

2_鑄錢工藝 (5)

2_鑄錢工藝 (6)

造幣廠印行的廠誌都會對造幣過程有所描述
《南京造幣廠誌》、《上海造幣廠誌》等,敘述內容為當代造幣,均為記實,非理論,有相當的參考價值,1993年出版,內部發行。近年出版的多半圖文並茂、印刷精美,取得也較容易,不一一列舉
3_廠誌 (1)

3_廠誌 (2)

3_廠誌 (3)

3_廠誌 (4)

台灣的《中央造幣廠開鑄五十週年紀念特刊》,1983,內部發行。
此類內部刊物常有相當深入的資料,玩到這般也別有樂趣。很多困擾長久的疑問得到第一手的權威解答。當另發帖敘述。讀起來有些費力,對一般收藏者意義不是很大。但比起《鑄錢工藝總論》這種古籍,還是易懂很多。
4_廠誌 (1)
4_廠誌 (2)
4_廠誌 (3)
4_廠誌 (4)
4_廠誌 (5)
外文如
"TheArt and Craft of COINMAKING"---A History of Minting Technology Denis R. Cooper 作者在英國皇家造幣廠為前總工程師,任職近廿年,後自行開業專門製作造幣廠用之特殊設備。附封面上圖案之一實物(瑞典造幣廠紀念造幣工藝演進紀念章系列之一),本帖之書刊及實物均係收藏,但有些圖片是賣方當時所拍的,此章即其中之一(賣方所照)。
5_Coinmaking (1)
5_Coinmaking (2)
5_Coinmaking (3)
5_Coinmaking (4)
6 (1)
6 (2)
6 (3)
6 (4)
外文的更多,但很分散,錢幣期刊上多半有專欄,收集起來較費周章,有些在網路上還找得到。
廣告章或紀念章很多,收集起來很有趣,也提供很多資訊。
7 (1)
7 (2)
7 (3)
7 (5)
《錢幣評級與鑒定PCGS官方指南》就有入門級的基本知識,NGC的評鑒官方指南應該也有。P記/N記的權威能建立,當然包括他們對造幣工藝的研究,這方面在歐美可說產官學一體,公開透明不會藏私。
《钱币评级与鉴定 PCGS官方指南》
「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沒有例外。
喘口氣、歇歇腳,起身時可能已經掉隊了。
8_stay hungry stay foolish
王兄此帖非常好。建議也再發首席一次,推廣泉識。
原文16頁,譯文近9000字,打印紙本需要的篇幅也不會少,若要發表平面媒體不太容易,也很難要求讀者耐心看,故我都是整理後擇要節譯。王兄或可製作PDF檔,方便同好打印翻閱及註記。
專業術語方面有本《英漢-漢英 造幣詞匯手冊》(上幣內部資料),雖未能包括所有詞匯,與現場工作人員的行話也略有出入,若能請國內朋友取得,非常有幫助。
10 造幣詞彙
不必高談闊論說大道理,推廣藏識其實是「護盤」的方式之一。有云「學問之道,往往始於玩好;以玩好始,以學問終」。如果要觀眾鼓掌才能繼續的話,早打烊了。
自娛自樂,玩錢這堂課沒交白卷就滿意。
謝謝王兄,發帖與轉PDF檔之事不急,可在修訂後再處理,主要是方便有心於造幣工藝的藏友,畢竟各壇的群眾不同。
在這方面有興趣的人數確實很少,能做的也只是給眾人一個啟發,讓想深入的同好瞭解資訊其實是非常之多(至少在海外而言),造幣工藝非機密技術不能外流,也非遙不可及。如今網路發達,學習成本已大大降低;相對的是,絕版書愈來愈難收集,因此常發生以今論古的情況。
推廣藏識之同時可避免藏友因缺乏常識而輕易的遭別有用心者打劫,萌生收藏玩不下去的念頭。
blank與planchet兩個字我用光餅與胚餅/幣餅/幣胚,據我所知光餅是上幣/台北中央造幣廠都在用的口語用法(瀋幣的老資料用毛餅)。正式的出版可能用其他字眼,請參考<地板>上的圖(大概是怕行外人看不明白,用“空白胚餅,發表在雜誌上接地氣的俗稱較常出現)。
同樣是上幣譯的詞匯,blank與planchet是這麼說(P記這小冊上blank未列)可見翻譯名稱出現多樣化是無法統一的。
y_blank (1)
y_blank (2)
z_planchet (1)
z_planchet (2)
個人淺見:
詞匯的翻譯由官方統一,在地名、人名方面或許還有可能但也無法涵蓋所有,各行業的專有詞彙字典也未必其全,不必太糾結於譯名的統一,學名與俗名總有出入,何況造幣是冷門。
建議王兄參考這本書。英文定義清楚後,自然得心應手。
11_mint erro (1)
11_mint erro (2)
11_mint erro (3)
11_planchet-blank
求美更求精,就憑我仔仔細細清清楚楚窮究物理。
自娛無自苦,莫管他是是非非真真假假徒亂人心。
------收藏大家胡惠春為香港敏求精舍成立所撰對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