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所論之川龍,指光緒年主幣。玩錢興趣不在版別,號稱差異明顯近200種的川龍,初時僅入藏主幣三枚(光緒2、宣統1),湊個省份。直到獲得供應四川機器局造幣設備之漢立克納浦廠(Ferracute Machine Company)史料才有了一點興趣,先將其整理節譯發表於錢刊,稍後再收了兩枚較體面的川龍,但對各版並未深入。爾後將內容精簡發到網路錢幣論壇,有位先進(記得是喀人兄)指出,原廠
本帖所論之川龍,指光緒年主幣。
玩錢興趣不在版別,號稱差異明顯近200種的川龍,初時僅入藏主幣三枚(光緒2、宣統1),湊個省份。直到獲得供應四川機器局造幣設備之漢立克納浦廠(Ferracute Machine Company)史料才有了一點興趣,先將其整理節譯發表於錢刊,稍後再收了兩枚較體面的川龍,但對各版並未深入。
爾後將內容精簡發到網路錢幣論壇,有位先進(記得是喀人兄)指出,原廠技師強必爾所藏樣幣是平頭車版,大悟,遇上時立馬納入屜中。
隨見聞增長,風雲際會得以鑑賞眾多名品,在考證、鑑定等已略有概念下及時留下了些圖片,原廠四川樣幣是其中之一,趁此正在整理大飛龍齒邊圖之時,提出供有興趣者參考,也作為個人論點的旁證。
(一)原廠黃銅樣(185齒)
美國Ferracute廠製作,全套造幣機器及模具試俥完成後裝箱運出,其中當然包括模圈、絲沖(drift),故首批在成都生產者必定使用原廠供應之模圈。本品原藏家得自Ferracute廠。
(二)首版川龍之平頭車版(185齒)
與原版比較,模具明顯經修改,但此無疑為首版之一,用原廠供應之模圈製作故齒數同。存世量不多,川龍名品。初見時嫌品相差,瞭解到是頭版後回頭吃草。
1_川龍 (1)_黃銅_185
1_川龍 (2)_平頭車_185
龍面也放上,請教川龍高手,這龍該怎麼稱呼?
此版龍面上端英文字雙影,doubleddie,評級公司用縮寫DDO(正面)/DDR(背面)
或稱重模(重複的重,非輕重的重)。文字描述用“雙影”(也是行話)可免誤解
1_川龍 (2)_平頭車_185R
1_雙影
上圖這枚是為探討川龍齒數是否有差異而拍攝,普版、185齒
下兩圖是清楚川廠籌建來龍去脈後入藏品相較佳的兩枚,亦為185齒
照片背景有商家在紙夾上的小頭龍、尖角龍等字眼,川龍愛好者如何稱呼,
請賜教
2_川龍 (3) _185
2_川龍 (4)_小頭_185
2_川龍 (5)_尖角_185
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宣統年川龍這邊齒...盡在不言中
牙口不規範,無法確定齒數,顯示原來絲沖的鋒口已損耗,製出模圈不良。
與宣統年同時入藏的光緒川龍,購於上海雲洲,當年商家要配對賣,雖已有綠銹,看在宣統的“二字筆畫清晰可湊品種,勉強買下這枚光緒。現在看覺得龍鱗不錯,順便發上,瞧瞧是甚麼龍。
3_川龍 (6)_宣統
4_川龍 (7)_光緒 (1)
4_川龍 (7)_光緒 (2)
主幣在光緒年間量產約648萬枚,以差異明顯近200種,期間消耗幣模當超過此數。參考由美國供應的船洋幣模在上海中央造幣廠初期平均4~6萬枚,若以川龍每付模具壽命在1~2萬推算,使用之數應有300+至600+或更多,以光緒主幣,隨手拿起兩枚比較,完全相同幾乎不可能(《川龍薈萃》p.029/2013年版),或許上千;一只模圈經得起多組模具的磨耗,今以1:5至1:10估算,原廠提供的絲沖在製成百付上下的模圈後崩壞也是合理。
由批量生產川龍的齒數與原廠樣幣齒數無變化來看,邊齒數變化少甚至於單一,藉此可判斷相較於大飛龍的數量少、版式及齒數卻多樣是否合理,可自行判斷。
手邊的四川龍洋僅6枚(光緒5宣統1),其中09年拍照的4枚光緒年主幣皆與原廠樣幣同為185齒,若有其他不同者,歡迎上圖指教
時代變了,很多東西自然在變,但總有些不變的也不應變的,是謂宗。
------檢視川龍的齒數後,想起幾年前朋友微博上的這段話。
欲瞭解四川開辦機製銀幣的經過可參考拙作《百年銀圓》p.058-58及《圖說中國機製幣章》p.246-250。
欲鑑賞原廠銀銅樣,請看
http://bbs.shouxi.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2605&extra=
【精品欣賞】1897年美國原廠造四川光緒元寶銀銅樣
以上
請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