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漢字大洋”兩枚

【现代当代优秀论文文章】 2025-08-28     30
辛亥革命後,原度支部成都造幣廠分廠被在重慶成立的軍政府接收,改名為四川造幣廠。1912年(民國元年)4月開始以軍政府名義發行新幣,正面銘文“軍政府造‧四川銀幣”,背面中央有一大圈,內刻篆書“漢”字,圈外環繞十八顆圓星,代表十八行省。這就是所謂的“四川漢字大洋”,或稱“大漢銀幣”。與五星版孫小頭是改元後最早發行的民國銀幣。大漢銀幣壹圓的生產期間漢字

辛亥革命後,原度支部成都造幣廠分廠被在重慶成立的軍政府接收,改名為四川造幣廠。1912年(民國元年)4月開始以軍政府名義發行新幣,正面銘文“軍政府造‧四川銀幣”,背面中央有一大圈,內刻篆書“漢”字,圈外環繞十八顆圓星,代表十八行省。這就是所謂的“四川漢字大洋”,或稱“大漢銀幣”。與五星版孫小頭是改元後最早發行的民國銀幣。

大漢銀幣壹圓的生產期間

漢字大洋壹圓最初由成都造幣廠生產,1924年至1927年間停頓,1928年3月至10月底間恢復生產,稱“新漢字大元”,次年起以五角銀幣為主。1933年上海中央造幣廠開鑄,該廠改中央造幣廠成都分廠停製銀幣。重慶銅元局(重慶造幣廠)也陸續製作多次。

四川造幣廠因軍閥彼此爭戰,事權不統一故所造銀幣成色甚差,據義大利外交官羅斯,有些僅含銀五成。漢字大洋除成都及重慶兩處正規造幣廠生產外,其他各地方軍閥亦有自行設廠私造,版式雜多;版式非我所長亦非關注重點,有興趣請參考坊間之專論圖錄。

邊齒數與川龍同為185,狀況尚稱良好,或許原絲沖損壞後按原樣新製。95年湊省份入藏

有關川龍邊齒,請參考

http://bbs.shouxi.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7044&extra=

机制金银币› › ›百變的川龍,不變的牙口

1_軍政府_2 (1)

084018ftiqtuqzqvsw177l.jpg

1_軍政府_2 (2)

084022mtoeiy56roltluhi.jpg

1_軍政府_2_(3)齒

084025un5nh5xty1ctxz4z.jpg

隔年見此枚有包漿而購入,價格約高一半。減重甚明顯,邊齒情況亦佳但與上枚不同,或許絲沖損壞後新製時未按原樣,比較意義不大。

全景邊齒圖是早年所拍,色調較接近實物。

2_軍政府_1 (1)

084130rup87285191y189e.jpg

2_軍政府_1 (2)

084133gnz7bhphke5bonvk.jpg

2_軍政府_1 (3)齒_2009

084139jhshvcfv8hcv1clv.jpg

漢字大洋的重量

一般泉譜在論及漢字大洋時,通常僅止於四川九七平、減色、減重等字眼,無具體數據;有說是25.6克,但未註明出處。按九七平為成都通用平砝,合35.91克,九七平七錢二分合25.85克。自藏的兩枚軍政府實秤後,分別為24.74克、25.58克。查上博的圖錄,分別為24.4克、26.9克、25.8克;耿愛德在1954年出版之《中國幣圖說彙考》上的是25.6克,或許即為坊間引用之來源。

3_漢大洋 (1)_25.57

084256gvyaeea6t6vzamed.jpg

3_漢大洋 (2)_24.73

084258qnys8e8n84yre88m.jpg

大漢銀幣壹圓的生產數量

據1930年(民國十九年)《財政部錢幣司章制匯報》(以下簡稱《錢幣司匯報》)所附統計報告,成都廠這段時期間出大洋6207萬枚有餘,其中舊版5567萬餘枚、新版639萬餘枚。分別是1912年至1923年底及1928年3月至10月底所造。此外,重慶造幣廠約生產3百萬枚,加上《錢幣司匯報》截止日期後以及各地軍閥設廠濫製、私版等,總量估計在7千萬枚上下,實際數據無考。在中國銀圓的排名裡,列於袁大頭、孫小頭、船洋之後,居第四位;以地方造幣而言,排名第一。

據1930年(民國十九年)《財政部錢幣司章制匯報》資料,成都廠出大洋6,207萬枚有餘,其中舊版5567萬餘枚、新版639萬餘枚。分別是1912年至1923年底及1928年3月至10月底所造。此外,重慶造幣廠也生產約2/3百萬枚,加上《匯報》截止日期後以及各地軍閥設廠濫製、私版等,可能近7千萬枚,實際數據待考。在中國銀圓的排名裡,列於袁大頭、孫小頭、船洋之後,應居第四位;以地方造幣而言,排名第一。

《錢幣司匯報》上是以蘇州碼子標示漢字大洋重量。有關【蘇州碼子】請參考

http://bbs.shouxi.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5218&extra=page%3D2

以上

請參考

4_漢大洋_產量

084434lrmc6llsz4r0erz0.jpg

4_蘇州碼子

084435cuqwxsgomglljbqg.jpg

暂无留言

*为必填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