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通寶」龍面“符號”之我見

【现代当代优秀论文文章】 2025-08-27     32
「中外通寶」銀兩幣第一次上手鑑賞,是2009年7月在北加包克(Howard Bowker)後人處。當時好品甚多忙於整理拍照記錄,未一一仔細鑑賞。右因現場有NGC專業攝影師,以為事後會獲得高清大圖,故除雙面邊齒全景外,未單獨特寫留檔。稍後注意到龍面上有個“疙瘩”後,卻無高清大圖可深入檢視;加上沒有線索,在耽擱下逐漸淡忘,畢竟主幣在2007年後未見公開拍賣。近日知悉「中外通寶」

「中外通寶」銀兩幣第一次上手鑑賞,是2009年7月在北加包克(Howard Bowker)後人處。當時好品甚多忙於整理拍照記錄,未一一仔細鑑賞。右因現場有NGC專業攝影師,以為事後會獲得高清大圖,故除雙面邊齒全景外,未單獨特寫留檔。稍後注意到龍面上有個“疙瘩”後,卻無高清大圖可深入檢視;加上沒有線索,在耽擱下逐漸淡忘,畢竟主幣在2007年後未見公開拍賣。


近日知悉「中外通寶」關平銀壹兩將上拍後,即找出各相關資料重新瀏覽一番,將範圍擴大,除了歷史背景的重點說明外,尤其是以往未提及”、各面值皆有且大小一致的“疙瘩更令人好奇。在確認該“符號”為盾牌形狀及六點鐘位置,在此提出我個人對其含意的表述。


http://bbs.shouxi.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30458

「中外通寶」銀兩幣的正背及定位(alignment)


根據經驗,埋頭苦幹之際抬頭望望四周風景,心曠神怡外必有收穫。如有新的檔案披露,當然又是一番景象。

1_mark (1)

070951oo958i8r8ioiqz5m.jpg

1_mark (2)

070952cz8pozpxgz74huyk.jpg

香港1841年開埠,香港總督很早就有在當地造幣的想法,但倫敦方面有意見,其過程在此不贅述。1863年開始有“冠名”(香港一文、香港一仙)的銅錢及一毫的銀幣。然而其設計、試作、樣幣的過程非常有趣,有機會另行介紹。


香港早期硬幣由英國倫敦的皇家造幣廠供應,該廠出品不在幣面上加廠記,爾後才有部分由伯明翰造幣廠製作並加廠記H(KN)。也就是說,倫敦的皇家造幣廠生產者無廠記,詳情可查閱《克勞斯目錄》。


1863年“香港一仙”流通幣

2_Hong_Kong-1-cent-1863

071129ane7asil2srlaien.jpeg

2_Hong Kong (2)

071129h9sw79z03oz9cdgg.jpg

2_Hong Kong (1)

071130vlg5llezor6lohak.jpg

2_royal mint mark

071130srgdi91jjhtdiqgj.jpg


“香港一仙”經過多次設計審批,送呈其中之一的某版式在樣幣背面有幾個印記。


正中:

聖喬治屠龍圖案。聖喬治為基督教殉道聖人,英格蘭的守護聖者。經常以屠龍騎士形象出現在西方文學、雕塑、繪畫乃至於錢幣等。


右左上、右左下:

右上是獅(代表英國),左上的錨(代表皇家海軍);右下為RM(Royal Mint、皇家造幣廠),左下之TG是皇家造幣廠廠長葛拉漢(Thomas Graham)名氏縮寫。


據英國皇家造幣廠博物館官網介紹:


葛拉漢很可能想要如1814-1823年間的皇家造幣廠前廠長波爾(William  Wellesley  Pole),煞費苦心在1817年2月推出的新幣上出現個人名氏縮寫。然而,葛拉漢並未在香港的錢幣上獲此榮耀,最終批准的設計中省略了他名字的縮寫。


以上敘述均有依據,而非臆測或想像。畢竟這不是在寫歷史劇的添油加醋腳本。


1862年“香港一仙”銅樣為英國皇家造幣廠博物館官網圖

加字說明圖為PCGS官網圖

3_HK_one-cent-v2

071328hdnzmrdibitoxmez.jpg

3_HK_symbolic devices

071328qd4e8lriwe63ke6d.jpg

3_Royal Mint Museum

071328sp2mdvqxaq75dqfa.jpg

以下為比較“香港一仙”TG與「中外通寶」局部特寫後的個人觀點:


“香港一仙”TG的特寫,TG字體與正面肖像周圍者明顯不同,採用藝術字體。


取「中外通寶」壹兩、五錢與一錢的三放大圖看,「中外通寶」上的符號

1.左右不對稱;

2.頂部似乎略有凹;

3.明顯暗藏玄機。


與“香港一仙”的TG比較時,感覺是:這是個隱晦的符號,與TG看起來有點藕斷絲連,剪不斷理還亂。


由皇家造幣廠博物館的說明,讓人有想像的空間。猜想1855年起任廠長職的葛拉漢,對未能在新發行的香港新硬幣上留下個人高光時刻的印記感到懊惱。推測葛拉漢見香港委託雕模,藉此將一個難以辨識的記號鏤在幣面。而香港造幣廠廠長金達的職位是葛拉漢推薦的,對此或無異議,這是我認為此“符號”隱藏TG的理由,稱得上“暗記”。


以上

請參考

4_mark (1)_香港一仙

071537sxbnnux5g9p9b9l2.jpg

4_mark (2)

071537y9o11nrhz1ph6hpz.jpg

4_mark (3)_五錢

071537zxffxx6rx9d66n6h.jpg

4_mark (4)_一錢

071537zz5iv45dakdz35n4.jpg

【相關連接】(1)


上文提到的皇家造幣廠前廠長波爾(William Wellesley Pole,WWP),在1814-1823年皇家造幣廠廠長,家族背景顯赫。他是威靈頓公爵的長兄,這威靈頓公爵就是滑鐵盧會戰英軍指揮官,曾兩次擔任英國首相(1828-1830、1834代理),終身保持英國總司令的職位。


William Wellesley Pole肖像銅章,下方為知名雕刻師Benedetto Pistrucci姓氏(BP)。銅章及特寫圖為皇家造幣廠博物館官網圖片


他在英國幣史上的傳奇是在幣面留下自己名氏縮寫。

5_William Wellesley Pole by Benedetto Pistrucci

071702burc55okk5k9yauo.jpg

5_WWP_1_initials

071703y5ovzgphok5gnh21.jpg

5_WWP_1823-george-iv-double-sovereign-

071703oep8yf8ts589z5za.jpg

5_WWP_initials (2)

071704ommulzl7vr77t6u7.jpg

【相關連接】(2)


葛拉漢(1805-1869),蘇格蘭人,化學家,以透析和氣體擴散方面的開創性工作而聞名。被認為是膠體化學(colloid  chemistry) 的創始人之一。


葛拉漢於「中外通寶」製成後次年在職亡故。


百度上的“膠體化學”介紹

6_Thomas Graham (1)

071909rv8kkekjjn8kjnwg.jpg

6_Thomas Graham_膠體化學

071910vr5hnxuk8din9mbk.jpg

【題外話】


聖喬治基督教殉道聖人,英格蘭的守護聖者。經常以屠龍騎士形象出現在西方文學、雕塑、繪畫乃至於錢幣等。如上面所見BP(Pistrucci)所雕刻之金幣。


沙俄時期最高軍功勳章即命名聖喬治勳章。,獲得該勳章者即可佩戴該種款式絲帶。十月革命後,聖喬治勳章被取消。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蘇聯恢復了該絲帶的使用,作為近衛部隊的象徵,將其改稱近衛軍絲帶。衛國戰爭戰勝德國獎章上也出現了這種絲帶的圖案。1991年蘇聯解體後,俄羅斯聯邦恢復使用。

圖示為帝俄聖喬治勳章
常見紅場閱兵之「喬治絲帶」(Saint  George  Ribbon),近年之俄烏戰爭也被作為兩軍敵我識別用。


以上
請參考
7_SG_Order of Saint George_RU
072117ydgb876kg6z85k5b.jpg
7_SG_Order_of_St._George,_1st_class_with_star_and_sash_
072118k99guwbwxluuqqqi.jpg
7_Saint_George_Ribbon_russia-parade-reheasal-armata-tank
072118psryj8qbqnhgbnhp.jpg
7_Saint George Ribbon
072118do55lgs5ya0355n6.jpg

2024-05-16
上海泓盛2024春拍-機製币珍品之夜

中外通寶壹兩,PCGS-SP62,耿愛德/劉改造遞藏。

目前所知存世七枚。官方收藏三枚,分別為上海博物館藏、上海造幣廠博物館藏和英國皇家造幣博物館藏;民間僅知四枚,除此枚外,其餘三枚為古德曼舊藏、張秀青舊藏和1995年香港TAISEI拍賣第253號。

人民幣1680萬元落槌,含佣成交總價1932萬元。

2024-05-16 (2)
073239wwntzec9w60te67t.jpg
2024-05-16 (1)
073241fx1dzfx8xbxh2xnk.jpg
2024-05-16 (3)
073242rctnrtnftcccp2et.jpg
暂无留言

*为必填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