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通寶」銀兩幣第一次上手鑑賞,是2009年7月在北加包克(Howard Bowker)後人處。當時好品甚多忙於整理拍照記錄,未一一仔細鑑賞。右因現場有NGC專業攝影師,以為事後會獲得高清大圖,故除雙面邊齒全景外,未單獨特寫留檔。稍後注意到龍面上有個“疙瘩”後,卻無高清大圖可深入檢視;加上沒有線索,在耽擱下逐漸淡忘,畢竟主幣在2007年後未見公開拍賣。近日知悉「中外通寶」
「中外通寶」銀兩幣第一次上手鑑賞,是2009年7月在北加包克(Howard Bowker)後人處。當時好品甚多忙於整理拍照記錄,未一一仔細鑑賞。右因現場有NGC專業攝影師,以為事後會獲得高清大圖,故除雙面邊齒全景外,未單獨特寫留檔。稍後注意到龍面上有個“疙瘩”後,卻無高清大圖可深入檢視;加上沒有線索,在耽擱下逐漸淡忘,畢竟主幣在2007年後未見公開拍賣。
近日知悉「中外通寶」關平銀壹兩將上拍後,即找出各相關資料重新瀏覽一番,將範圍擴大,除了歷史背景的重點說明外,尤其是以往未提及”、各面值皆有且大小一致的“疙瘩更令人好奇。在確認該“符號”為盾牌形狀及六點鐘位置,在此提出我個人對其含意的表述。
http://bbs.shouxi.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30458
「中外通寶」銀兩幣的正背及定位(alignment)
根據經驗,埋頭苦幹之際抬頭望望四周風景,心曠神怡外必有收穫。如有新的檔案披露,當然又是一番景象。
1_mark (1)
1_mark (2)
香港1841年開埠,香港總督很早就有在當地造幣的想法,但倫敦方面有意見,其過程在此不贅述。1863年開始有“冠名”(香港一文、香港一仙)的銅錢及一毫的銀幣。然而其設計、試作、樣幣的過程非常有趣,有機會另行介紹。
香港早期硬幣由英國倫敦的皇家造幣廠供應,該廠出品不在幣面上加廠記,爾後才有部分由伯明翰造幣廠製作並加廠記H(KN)。也就是說,倫敦的皇家造幣廠生產者無廠記,詳情可查閱《克勞斯目錄》。
1863年“香港一仙”流通幣
2_Hong_Kong-1-cent-1863
2_Hong Kong (2)
2_Hong Kong (1)
2_royal mint mark
“香港一仙”經過多次設計審批,送呈其中之一的某版式在樣幣背面有幾個印記。
正中:
聖喬治屠龍圖案。聖喬治為基督教殉道聖人,英格蘭的守護聖者。經常以屠龍騎士形象出現在西方文學、雕塑、繪畫乃至於錢幣等。
右左上、右左下:
右上是獅(代表英國),左上的錨(代表皇家海軍);右下為RM(Royal Mint、皇家造幣廠),左下之TG是皇家造幣廠廠長葛拉漢(Thomas Graham)名氏縮寫。
據英國皇家造幣廠博物館官網介紹:
葛拉漢很可能想要如1814-1823年間的皇家造幣廠前廠長波爾(William Wellesley Pole),煞費苦心在1817年2月推出的新幣上出現個人名氏縮寫。然而,葛拉漢並未在香港的錢幣上獲此榮耀,最終批准的設計中省略了他名字的縮寫。
以上敘述均有依據,而非臆測或想像。畢竟這不是在寫歷史劇的添油加醋腳本。
1862年“香港一仙”銅樣為英國皇家造幣廠博物館官網圖
加字說明圖為PCGS官網圖
3_HK_one-cent-v2
3_HK_symbolic devices
3_Royal Mint Museum
以下為比較“香港一仙”TG與「中外通寶」局部特寫後的個人觀點:
“香港一仙”TG的特寫,TG字體與正面肖像周圍者明顯不同,採用藝術字體。
取「中外通寶」壹兩、五錢與一錢的三放大圖看,「中外通寶」上的符號
1.左右不對稱;
2.頂部似乎略有凹;
3.明顯暗藏玄機。
與“香港一仙”的TG比較時,感覺是:這是個隱晦的符號,與TG看起來有點藕斷絲連,剪不斷理還亂。
由皇家造幣廠博物館的說明,讓人有想像的空間。猜想1855年起任廠長職的葛拉漢,對未能在新發行的香港新硬幣上留下個人高光時刻的印記感到懊惱。推測葛拉漢見香港委託雕模,藉此將一個難以辨識的記號鏤在幣面。而香港造幣廠廠長金達的職位是葛拉漢推薦的,對此或無異議,這是我認為此“符號”隱藏TG的理由,稱得上“暗記”。
以上
請參考
4_mark (1)_香港一仙
4_mark (2)
4_mark (3)_五錢
4_mark (4)_一錢
【相關連接】(1)
上文提到的皇家造幣廠前廠長波爾(William Wellesley Pole,WWP),在1814-1823年皇家造幣廠廠長,家族背景顯赫。他是威靈頓公爵的長兄,這威靈頓公爵就是滑鐵盧會戰英軍指揮官,曾兩次擔任英國首相(1828-1830、1834代理),終身保持英國總司令的職位。
William Wellesley Pole肖像銅章,下方為知名雕刻師Benedetto Pistrucci姓氏(BP)。銅章及特寫圖為皇家造幣廠博物館官網圖片
他在英國幣史上的傳奇是在幣面留下自己名氏縮寫。
5_William Wellesley Pole by Benedetto Pistrucci
5_WWP_1_initials
5_WWP_1823-george-iv-double-sovereign-
5_WWP_initials (2)
【相關連接】(2)
葛拉漢(1805-1869),蘇格蘭人,化學家,以透析和氣體擴散方面的開創性工作而聞名。被認為是膠體化學(colloid chemistry) 的創始人之一。
葛拉漢於「中外通寶」製成後次年在職亡故。
百度上的“膠體化學”介紹
6_Thomas Graham (1)
6_Thomas Graham_膠體化學
【題外話】
聖喬治基督教殉道聖人,英格蘭的守護聖者。經常以屠龍騎士形象出現在西方文學、雕塑、繪畫乃至於錢幣等。如上面所見BP(Pistrucci)所雕刻之金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