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十多年前的老帖,當時受容量限制圖檔很小,後來《圖說》出版前重拍但效果反差,因忙碌也將就勉強用了。然而不是人人會花錢買書,即使買了未必細讀更或許過目即忘。現略加整理再假以補充新舊案例來推廣泉識。“現在壓錢之機器,雖即靈巧,然尚不免有弊。”------清光緒年《鑄錢工藝‧卷二‧鑄錢弊》俗話說:“吃燒餅,哪有不掉芝麻的?”,如上述字句乃亙古不變之真
這是十多年前的老帖,當時受容量限制圖檔很小,後來《圖說》出版前重拍但效果反差,因忙碌也將就勉強用了。然而不是人人會花錢買書,即使買了未必細讀更或許過目即忘。現略加整理再假以補充新舊案例來推廣泉識。
“現在壓錢之機器,雖即靈巧,然尚不免有弊。”
------清光緒年《鑄錢工藝‧卷二‧鑄錢弊》
俗話說:“吃燒餅,哪有不掉芝麻的?”,如上述字句乃亙古不變之真理;在現實的生活中是如此,在機器製造硬幣的過程中也是如此,這就是各式各樣“奇形之錢”(error coins)的由來。然誠如清光緒年間上海江南製造總局翻譯學館出版由傅蘭雅(John Fryer,1839-1928)、鍾天緯(1840-1901)同譯的《鑄錢工藝》在卷首〈總論〉的:“書中祇能言其大略,如欲詳細考求,必須親赴鑄錢局觀看,從進料起,到出錢止,方能統觀其全。”以下即簡單介紹兩種“常有之疵病”。
“空模”(Die Clash) ------ 空自進退、兩模相切
在機製幣中,經常有某些硬幣上的幣面出現另外一面圖紋的倒影,許多人都把此現象稱為“透打”或“透印”,認為“是壓力過大所致”,言下之意有如武俠小說中的“隔山打牛”,彷彿壓印的力道可以穿透幣材把圖像打到另一面上。其實,這是個錯誤的理解。
這種現象是“空模”造成,即壓印時胚餅未進入,致使上下模對撞、空打,相互在對方模上留下碰痕,再反印到隨後製出的硬幣上所形成,英文稱為“模撞”(die clash)。硬幣面上的最高奌,是模具上最凹入的部份;硬幣面上地章是最低處,即模具上最凸出的部份,尤其是主圖景的外緣。
附圖這枚已入藏約廿年的北洋銀元之雙面相互留有明顯的另面印痕,仔細觀察可發現其倒影是呈“陰打”,此即幣模本為凹入之陰文,打在幣模的另一面上時造成凸起陽文,再壓印在胚餅即形成陰文,有如陰陽合體,罕見。理論上應有多枚,可能因及時發現而模具被更換故產量不大,且由於其情況明顯應在檢驗時被剔除,但這一枚是漏網之魚。請注意最後背面反印之陰文“庫”字、龍尾處之珠圈。
1_空模 (1)
1_空模 (2)
1_空模 (3)
1_空模 (4)
網路上所見評級公司案例截圖
老江南二角為NGC
新雲南半圓為PCGS
2_空模例 (1)
2_空模例 (2)
現在所謂的“飄帶版”,把背面圖反轉後比對即知此“飄帶”是船甲板上的形狀。另一圖示的小頭背面可見人像輪廓。袁大頭之正面模高處(衣領)打到背面模高處(地章),碰出背面圖案中之局部,可注意到衣領最明顯部分就是凹下去的陰線部分。此現象大頭以十年版最為常見,其他年份亦有各式各樣的互撞痕跡。
上下模對撞時,嚴重的話會使幣模崩裂損毀即刻被發現而更換,製成之不良品當即銷毀。若未及時被發現或撞痕輕微而模具繼續使用,即有批量具備此現象,再加上檢驗不嚴格的話即大量進入流通。
2_空模例 (3)
2_空模例 (4)
2_空模例 (5)
2_空模例 (6)
收藏銀幣過程中,“空模”現象硬幣常見談不上珍稀;特定版式如加字版甘肅大頭,還是鑑別真偽的重點之一。由於不熱衷評級幣,不了解很多袁十、小頭六星盒裝幣上沒有註明“DieClash”。但據PCGS官網的“评级服务与收费,...错体币需额外支付(¥)90元/枚。”推測加了錢就可註明,沒給就不加說明。有關詳情請參考https://www.pcgs.com.cn/submit“如何提交”頁面的“特別說明”欄目,或逕洽询PCGS上海办公室。
http://data.shouxi.com/item.php?id=1362800
SBP2025年4月香港(SAR)#1-瑰宝之夜
Lot:40039袁世凯像民国三年壹圆甘肃加字 PCGSXF 40
袁三甘肃加字 (1)
袁三甘肃加字 (2)
銅元中案例極多,象徵性列舉一二
3_ 空模-copper (1)
3_ 空模-copper (2)
3_ 空模-copper (3)
3_ 空模-copper (4)
參考《錢幣評級與鑒定PCGS官方指南》,譯為“撞模”。個人認為,還是前輩先進之解說“空自進退、兩模相切”的“空模”來得典雅許多,且為本國沿用已久之行話,應大力推廣並告知同好。
4_空模_p.204
9_兩模相切-1
又舉近年美金女性系列二角五分(AmericanWomen Quarter)為例
2023年EdithKanakaole出現空模情況,玩家將正背面影像重疊,再標示出碰撞位置。方法值得參考
4_空模例_US (0)-2023-p-edith-kanakaole-american-women-quarter
4_空模例_US (1)
4_空模例_US (2)
不同玩家以同樣手法進行比對
5_空模例_US (1)
5_空模例_US (2)
5_空模例_US (3)
5_空模例_US (4)
“吸影”(Ghost)“透打”/“透印”
機器壓力再大,也不“隔山打牛”能打穿幣餅﹑在另面“擠出”一個稜角分明的圖案(即“空模”)。一般所謂的“透打”或“透印”;這在行話稱作“吸影”,英文暱稱為“鬼影”(ghost),個人認為“吸影”、“鬼影”這兩個詞都很傳神。目前在書刊上找不到滿意的解釋,一般是認為壓力大造成;個人則覺得應是壓力過大造成下模輕微變形,使印花時所壓製出的幣面受影響,在沒有圖文的空白地章處留個淺影;此外與圖案設計也有關係。例如船洋銀元的二十一年版三鳥幣因背面圖案有太陽光芒分散壓力,就看不太出了。
銅元也有“吸影”的情形,但未受關注。
6_吸影 (1)
6_吸影 (2)
6_吸影 (3)
6_吸影 (4)
1992年版的新台幣伍拾圓硬幣,這可能是因為該圖案是自外界甄選而非內部專業人員設計之故,對會造成此現象沒有概念。
7_吸影-1992 (1)
7_吸影-1992 (2)
外國亦有此“吸影”、“鬼影”現象,如澳大利亞一分銅幣。此兩枚年份相距超過二十年依舊發生。
8_吸影-1943 (1)
8_吸影-1943 (2)
8_吸影-1964 (1)
8_吸影-1964 (2)
《鑄錢工藝》是所知最早的中文資料,原文成書約1884年左右,譯本出版時日不詳,因年代久遠流傳不廣極為罕見,所幸現有重印本問世,有興趣可在網路書店搜索。
拙作中的論述
以上
請參考
9_圖說p.326
這枚帆船“飄帶版”PCGS-64評級幣,送評時也加錢加“Die Clash”字的話,將來上拍時若有人因此多喊兩口,豈不快哉?
即將舉行之上海泓盛2025春拍中也有枚“吸影”銅元
http://data.shouxi.com/item.php?id=1382311
10_飄帶_64 (1)
10_飄帶_64 (2)
11_Lot667 湖北光绪元宝当十MS64B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