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民国十三年间出版的“昆明市志”载,当时昆明市内所流通的货币,有金币银币铜币镍币、纸币以及制钱等多种,其中以银铜镍币及纸币之流通较广。制钱一项,使用虽多,但不过是辅助铜斤不足,为数甚微。而流通市面的银币,多系新版光绪一元、五角以及唐(继尧)像纪念币,余则少见。至于生金银,则已成为一种货物,不具货币功能。金币有十元、五元两种,系民国八年所铸,
据民国十三年间出版的“昆明市志”载,当时昆明市内所流通的货币,有金币银币铜币镍币、纸币以及制钱等多种,其中以银铜镍币及纸币之流通较广。制钱一项,使用虽多,但不过是辅助铜斤不足,为数甚微。而流通市面的银币,多系新版光绪一元、五角以及唐(继尧)像纪念币,余则少见。至于生金银,则已成为一种货物,不具货币功能。金币有十元、五元两种,系民国八年所铸,因金价渐涨,多被奸商收集,或输出或销毁,流通市面者甚少。至于多种货币的兑换市价,十元金币一枚,可换银币十四元;银币一元,可换铜币一百二十枚,或一角镍币十枚,或制钱一千四百五十枚;铜币一枚;可换制钱十二文。而外国货币,如过去流通颇广的墨洋,因银价渐涨,为商人收买运出,已经绝迹。而镍币则是民国十二年,为便利另星交易所铸造,有一角及半角两种,以补助旧有各币之不足。
乂据《昆明市志》载称:“现今(民国十二、三年间)流通市面者,以(唐继尧)纪念币为最多”。当时(民国八年)所造唐氏纪念金币及铜币,均为正面像。民国五年所铸者为唐氏侧面像纪念银币,可能唐氏不满其像之造型而下令停铸,因此铸额不多,流通亦少。
(引自张惠信:《中国货币史话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