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第1期《中国钱币》:西藏铸钱局和造币厂

【西藏】 2023-08-23     695
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清政府公布了《钦定藏内善后章程》二十九条,其中对西藏的货币制度作出了明确规定。在这之前的1792年,西藏地方政府在驻藏大臣监督下,铸造了一种“章卡币”,为印模打制而成,面值作白银一钱五分,称为“久松西珠”,在西藏流通使用,上下称便。这是西藏地方政府自已制造的第一种正规货币。《善后章程》颁布后,西藏开始设立造币机构“铸

  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清政府公布了《钦定藏内善后章程》二十九条,其中对西藏的货币制度作出了明确规定。在这之前的1792年,西藏地方政府在驻藏大臣监督下,铸造了一种“章卡币”,为印模打制而成,面值作白银一钱五分,称为“久松西珠”,在西藏流通使用,上下称便。这是西藏地方政府自已制造的第一种正规货币。《善后章程》颁布后,西藏开始设立造币机构“铸钱局”,由驻藏大臣会同达赖喇嘛委任“孜本”(计算官)、“孜仲”(僧官)专司负责。前后一百二十五年间,共铸造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六种“宝藏”银币。

  由于“章卡”币被回炉,流通货币缺乏,1879年3月,西藏地方政府发布关于流通使用章卡币的布告,新铸章卡币,币面上均铸有藏文“嘎丹颇章”(意为西藏政权)和“却来朗杰”(意为超胜四面八方)字样。此币的流通缓解了章卡币奇缺的矛盾。

  随英印商品在西藏大量倾销,东印度公司制造的卢比也开始在西藏流通。清朝政府认为印度卢比在西的流通有碍我国的主权,加之当时西藏地方政府经费短缺,为解决这一矛盾,摄政王第穆呼图克图请驻藏大臣批准,于1890年又发行了三种章卡银币。一是“久阿尼西”,(即十五甲子二十四年之意),掺铜较少。二是“格桑章卡”。三是“嘎丹颇章”。后两种重量较前者稍轻,币质较好,含纯银百分之七十五左右,面值仍为一钱五分。从此西藏地方政府所造的硬币、印的纸币正面均有“嘎丹颇章,却来朗杰”字样,至此,西藏地方铸币以“噶丹颇章”发行量最大,使用最广,且持继时间也最长。

  光绪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十二月,四川总督锡良向清朝中央度支部奏请仿造印度卢比,用来充发藏饷,获得批准。于是四川省就铸造仿卢比大小三种,一元、半元、二角五分,人们习惯地把这种卢比称为“川卡”,其正面铸有光绪皇帝头像,背面铸“四川省造”四字,一元“川卡”流通较广,而半元和二角五分则少见。“川卡”币主要在打箭炉(即今康定)一带通,也流入西藏境内。宣统元年(1909年),西藏地方政府在拉萨北郊的扎西地方,建立一个铸币厂,以水为动力,用机器制造银币和铜币,开始了西藏地方用机器铸造硬币的历史。当时铸造的银币是一种大型银元,名叫“桑冈果木”(意为一两银元),币面铸有“宣统元年”字样,下方刻有“一两”二字。重19克,直径3.5厘米,成色百分之九十六,是西藏地方所铸银币中体积最大,质量较好的一种,民间流行甚少。与此同时,还铸造了四种铜币,即:七杰”(八角形) 作藏银七分五厘; “嘎钦”作藏银五分,又叫大五分;“嘎穷”作藏银五分;“卡岗”作藏银二分五星,这是所有藏币中面值较小的一种铜币。宣统二年(1910年)七月初一日,联豫查封藏官所设造币厂后,试铸铜元两种,一种含银一分,一种含银五厘(《中国近代货币史资料》)。随着清政府的灭亡,联豫被迫离藏。1912年西藏地方成立了地方银行,扎西造币厂重新开业,除铸造宣统元年的铜币外。还造面值藏银五钱的银币,这种银币叫“雪阿”(意为五钱),由于这种币搀铜较多,竟高达三分之一,并且造量较少,逐渐被铜质“雪阿”所代替。

  1917年梅吉造币厂成立,铸造三种铜币,发行使用。一为“雪冈”作藏银一钱。二为“七杰”作银七钱五厘。三为“嘎阿”作藏银五分。此“嘎阿”重量和体积都不足以前嘎阿的二分之一,为区别起见,将前铸“嘎阿”叫“嘎钦”,把新铸之“嘎阿”称为“嘎穷”(即小嘎阿之意)。

  公元1918年,西藏政府在罗布林卡西边的“罗堆色章”成立了罗堆金银厂。当时藏政府派上登公培、多德二人去印度学印刷,学习回来后,1920年制造了一种名“色章果木”的金币(色章意为黄金,果木是圆钱之意)。此币是仿在藏流通的印度金币多拉制成,重为三钱七分三厘五,含纯金量约百分之九十,折二十两藏银使用,按其成本计算只值藏银十三两,因世界黄金价上涨,每多拉值藏银三十两,1921年就停止铸造。这种金币铸量少,几乎没有发行使用。同时罗堆金币厂还造一钱铜币和印七两五钱纸币,这些都是用水力推动的机器制造的。

  1922年拉萨北郊“夺底”地方造币厂,曾发行七两五钱纸币和一钱铜币,五分铜币。1926年开始使用机器印刷五时章卡套色纸币,它是西藏最早印刷的套色的纸币。当时负责货币发行的机关叫“欧康”(意为银行)。原“扎勒西空”(扎西机关)档案说,“在十五甲子的火虎年(1926年)开始印至铁龙年(1940年)为止,十五年间共印制发行了钞票九十五万七千一百九十六张,发行所得利润,用于政府的所需,已经消耗完了,再无钱收兑旧钞”。证实了上述所印数基本吻合。档案内又述,“目前原有的钞票在市场上流通时间过长,十分破烂,不便流通。从去年开始,来扎西勒空兑换的人员逐日增加······机关的利息款在兑换旧币中基本上开支完了,不能不筹集大资金来兑换与日具增的破旧钞票。以原有金额的十分之一计算,从今年开始,每年兑换旧币的钞票,要十万张(五十章卡币值 )而每张彩色钞票每面文彩和盖章为止,需要工序十次,再加手工操作,每年只能印刷十万张。因此,每年新出的钞票,仅能供给收兑旧票使用······所以在1941年又印刷了十万张,以应付不敷的开支。”

  1931年11月18日西藏地方政府在十三世达赖喇嘛的亲自主持下,把制造货币的三个地方 (罗堆色章、夺底 、梅吉)组织在一起。由十三达赖喇嘛丹嘉措提词为“扎西电机厂无边希有幻化宝藏”( 无边希有幻化宝藏是宗教用语,意即不可想象而难得广阔的宝库),该地原有四个出家人,因而得名为扎西,有人叫“扎勒西空”,直接受“嘎夏政府”管辖(嘎夏政府,就是西藏政府之称)。“扎勒西空”成立后,继续铸造以上几种铜币和印刷五十章卡套色纸币。1932年,帕里宗(今日喀则地区的管辖区,宗就是县)等相继发现伪造一钱铜币。经达赖嗽嘛批准,设计铸造一钱“雪冈”铜币。并发布告:“······一些残暴的人,贪欲无耻,制造了不少伪币,致使政府亏损,对全区危害很大,为此,根据审批精神,以彩色新钞收兑旧钞,逐步兑换旧一钱铜币。已经决定作收兑用的新一钱铜币,由扎西勒空以机器在水猴年底铸造(1932年),并在全区发行。”

  “已决定的新一钱铜币,前面中央有五面王(狮子)边沿四方有吉祥结,间隔有嘎丹颇章,却来朗杰,背面有一钱文字,此外,刺攻花,间隔记有第十六甲子的年号,币边沿有星星,币棱有锯齿形等图案。币形纹里均善,甲子号每年逐增。铸造完毕后,即在全区发行流通。大家据此收支,不得另有它论。对此应如实执行,不能舍取颠倒”。1932年至1946年共铸造六百万枚新一钱铜币,都改用机器压制,由于机器设备较先进,工艺精细,有力地防止了假币的出现。

  1933年扎西勒空设计出一种三两银币,含银量百分之八十五,十三世达赖嗽嘛土丹嘉措审批铸造,币名“桑松果木”(即三两圆钱),并布告:

  “现时纸币流通量过大,印币兑换价上,物价逐渐上升,有损全区的幸福,危害很大,为了目前和长远的利益,将各种旧纸币和一钱铜币,决定由政府收兑。在此决定下,筹集兑换资金之际。扎西勒空以白银二十两为填补其损耗,搀铜三两来铸造银币。重三钱二分的大银币为三两币;重一枚六分的小银币为一两五钱币等,以机器铸造······在全区发行流通。事先发行大银币,其前面版中央的图案有狮子纹, 前脚下有绣球,外围四面有吉祥结,间隔有嘎丹颇章,却来朗杰字样,背面铸有三两,其左右各一串枝莲,其边有三个吉祥,其闻隔记有十六甲子之年号,银币前面后面均同样有吉样结,边沿铸有星星。在其币棱刻有锯齿形。甲子年号,每年逐增铸造发行,大家以此为准收付,不得它论。”

  桑松果木刚投入使用,十三世达赖嗽嘛土丹嘉措就圆寂了,这种币在人们心中成了不样之物,人们叫它为“卡那”(意为黑钱),所以“桑松果木”被迫改图,重新铸造。同时制造一种面值一两五钱银币,名“桑冈雪阿”,银质较好,含银两七八成,其面值合十枚章卡币,故民间也称之为“久果”(十个圆钱)。

  1947年摄政王达扎又批准设计制造了三钱、五钱铜币。布告说:“根据先后批示精神:五十章卡、一百两、十两、五两钞票等陆续印刷,但币值高,贫苦民众买一两以下物资时不方便。以往一钱、七分五、五分、二分五,先后铸了不少,因西藏地区辽阔,仍感不足。近来各路的佛教信仰者们,在每年大小传召祈祷会上,发放布施一年胜过一年,为了发放布施和民群采购找零方便,铸造三钱铜币。其前面中央铸有雪山、五面王、外沿四方刻有八宝,间隔有嘎丹颇章,却来朗杰,背面中央铸有三钱字样和宝,边沿有八宝,间隔有十六甲子的年数,币的前后均有八宝,外沿均无差别地刻有星星,币棱无纹,照此,由扎西电机厂无边希有幻化宝藏从今年开始,每年逐增甲子年号铸造并在全区发行······”由于这两种铜币非常相象,刚投入使用,就发生混乱。三钱铜币铸造一年左右就停止了。

  五钱铜币是火猪年八月二日在全区发行,其特征是:“前面中央刻有第十六甲子的年号和五钱的藏文字样,外面刻有八瓣莲花,其中有嘎丹颇章,却来朗杰,背面有雪山、五面王、绣球、日、月、海潮、云纹,边沿有星星,币棱有锯齿纹”。

  1948年摄政王达扎批准,铸造十两含银量很低的币。布告说:“······扎西勒空根据批文意质,铸造四钱五分重的十两银币,包括铸造补损在内。该币正面中央铸有三峰雪山,山中有欠伸恣态持喜旋宝的无侵五面王,以示威状态,在日、月、海潮、山图案围绕有八瓣莲花,莲花各瓣中记有嘎丹颇章,却来朗杰,莲花与其他图案间刻有星星,背面中央为聚宝盆,在此上面有超胜一切反面的幢形图案,其左右有一对黄鼠狼,自在地倾吐如意宝图。并标有十两字祥和从甲子十六,二十二年起,逐增年号的数字。在其外闹图八瓣莲花中,标有政教合一的十六甲子宇样。边沿有星星,币棱略成锯齿形,以此特征的银币,由扎西电机厂无边希有幻化宝藏用机器铸造,并于藏历土牛年上开始在全区发行。”

  1950年,扎西电机厂总督达莎(察绒·达桑占堆)、堪宗大喇嘛(荣朗赛·土登洛桑 )、孜本(夏嘎巴·秋 德旦)三人突然离职。于是新任命了堪穷四品詹东· 洛桑朗杰、四品官恰巴·格桑旺堆(现全国政协常委、西藏自治区政协副主席),两人到任时,造币厂没有较多的款项应付,仅有正在印刷的二十五两钞票,为了不耽误及时支付,将原已印刷的一百两钞票,从原停止印刷的藏文字母第六部,Э字开始印刷一百两钞票。二十五两和十两钞票继续印刷。

  1950年,造币厂又将1948年铸造含银量很低的十两银币上的“政教合一”改铸为“都果德吉,堆古齐挖”字样(译为筹集粮饷,诸事幸福)在藏大量发行使用。

  1954年是十四世达赖喇嘛丹增嘉措二十岁生辰(1934——1954年),应受比丘戒(佛教名,印度的一种古语),为庆生辰并在拉萨传召(祈祷会上)向僧众发放布施,1953年特制优质白银五两章卡币,按扎西电机厂铸造五两章卡币的日记帐,水蛇年到木马年,共铸造了三十三万一千二百九十二枚,合藏银一百六十五万六百六两。称币为“章卡嘎布萨Ⅷ”(一为新的白章卡》

  据统计由扎西电机厂无边希有幻化宝藏铸造发行的各种货币有数者为十七亿一千九百二十六万两。其中藏钞从1935年至1950年印发了七千一百一十五万两多;1951年至1959年印发了九千七百九十万两,两者共为一亿六千九百零五万两银。

  据统计由扎西电机厂无边希有么化宝藏铸造发行的各种货币有数者为十七亿一千九百二十六万两。其中从1935年至1950年印发了七千一百一十五万两多;1951年至1959年印发了九千七百九十万两,两者共为一亿六千九百零五万两银。

  (引自中国人民银行西藏自治区分行金融研究所钱币研究小组文章,载《中国钱币》1988年第1期)


暂无留言

*为必填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