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铜圆局沿革]清光绪二十八年,湖南当局,以各省先后奏报试铸铜圆,湘省亦应仿照各省成案,奏请铸用当十紫铜圆,以苏商困,旋得旨依议。乃就省城西长街设局开办,嗣于三十二年七月,财政处户部奏准归并各省局厂,湖南亦在归并之内,即于是年九月,遵令停铸,并将原有机轮车钳等件,交由善后局派员点收封存,雇役看守,辛亥武昌起义湘省市面金融紧迫,当局乃
[湖南铜圆局沿革]
清光绪二十八年,湖南当局,以各省先后奏报试铸铜圆,湘省亦应仿照各省成案,奏请铸用当十紫铜圆,以苏商困,旋得旨依议。乃就省城西长街设局开办,嗣于三十二年七月,财政处户部奏准归并各省局厂,湖南亦在归并之内,即于是年九月,遵令停铸,并将原有机轮车钳等件,交由善后局派员点收封存,雇役看守,辛亥武昌起义湘省市面金融紧迫,当局乃将旧有铜圆局重 行恢复,藉资接济,旋因该局接近商场,不易扩充,加之原料等项,于运转上尤感不便,乃改设于省城南门外,以策进行,民国三年,财政部呈准裁撤各省局厂,是时湘省以纸币充斥,铜元希少,允准暂时存留,继续鼓铸,嗣因铜价飞涨,铸数减少,至民国七年,省政府将该局大加扩充,并添购新机,以致铸额骤增,每日可达六万串以上,按在民国六年以前,该厂铸造铜元数目,每日至多不过数千串,其间比例之差,颇有天渊之别,至于铜元余利一项,从前币厂月解三十余万串,近因铜元换价低落、每月仅十余万串云、几为省政府近年来收入中之唯一大财源也。
(引自张家骧:《中华币制史》“币制行政”)
[耿爱德对湖南造币厂的论述]
民国五年袁世凯称帝时,曾铸有洪宪纪念铜元,长沙造币厂最先发行,旋因袁氏失败,此项元立即收回,故市上流用不多。
(引自耿爱德《中国货币论》第三编四〇一页)
湖南造币厂创立于光绪二十七年,以铸铜币为主,所铸当十、当廿铜元为数极巨,遂于民国十四年暂停、十五年时曾有将该厂迁往河南郑州之计划。
(引自耿爱德《中国货币论》铜部四二一页)